环境气候
-
- 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开工 为今年我国首个开工的重大水利工程
- 17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开工,这是今年我国首个开工的重大水利工程。长江铜陵河段的洲汊较多,河道形态复杂,是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重点治理河段之一。长江铜...[全文]
-
- 中消协等四协会联合倡议 住宿业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
- 为推进使用源头减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中国饭店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关于住宿业...[全文]
-
- 广西红树林湿地面积稳中有增 海洋生态系统稳定向好
-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悉:2023年以来,广西累计营造红树林面积337公顷,修复红树林面积776公顷,红树林湿地面积稳中有增,目前广西红树林面积达1 04万公顷。据介绍,广西有序推进美...[全文]
-
- 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今年1月1日起施行 用法治力量 护碧海银滩
- 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为什么要修订这部法律?法律规定有哪些亮点?如何推动落实?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加大海洋...[全文]
-
- 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我国将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
- 从2024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上获悉:2023年,随着风云卫星成功发射、天气雷达不断新建完善等,气象天、空、地一体化综合观测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全文]
-
- 安徽黄山市歙县竹岭村 竹林碳汇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这个冬季,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石门乡竹岭村第一书记罗京格外忙碌。新年伊始,找罗京的电话不断,来村里学习的外地团队也不少。是什么让他如此忙碌?这事还得从去年9月说起。正值第二批主题教育...[全文]
-
- 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辅相成(美丽中国·欣欣向荣)
-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三座店水库上游拍摄的阴河湿地。李 富摄(人民视觉)在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拍摄的天鹅湖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城市建筑风光。罗星汉摄(人民视觉)制图:翁嘉诺数据来源...[全文]
-
- 我国“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八千万亩
- 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我国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治...[全文]
-
- 新疆连续多年系统治理塔里木河 枯河不枯 重现生机
- 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尉犁段,河水在绿洲和沙漠间蜿蜒。汪志鹏摄(人民图片)【近镜头】水多了,环境变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家里的羊没有东西吃了。这几年的收入都在增加,以前想都不敢想。居住在新...[全文]
-
- 全国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9个
- 今年是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开展20周年。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9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全覆盖。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全文]
-
- 我国“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八千万亩
- 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我国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治...[全文]
-
- 绿水青山成色更足(美丽中国)
- 图为乌蒙山腹地的贵州省黔西市中坪镇顺石村(摄于2023年6月)。史开心摄(影像中国)推动河湖长制落实见效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本报记者 刘鑫焱 付明丽山光明媚、河水清冽,桃...[全文]
新闻总排行
本月排行
- ·为平沙万里注入绿色生机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上的中国印象
- ·这一年,中国绿色发展成绩单更亮眼(年终盘点)
- ·治理塑料污染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专家解读)
-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印发 水利部:2035年长三角区域全面建成
- ·生态修复、治沙治水,水体面积连续20年保持扩大态势 青海湖水面更大了,更美了
- ·济南玉符河湿地生态环境优渥引白鹭栖息
- ·福建“生态云”平台惠及八闽千万家
- ·西湖区打好水环境保护攻坚战
- ·吉林长春探寻冰雪经济发展新模式 守护绿水青山 &#8194用好冰天雪地(人与自然)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多年来坚持保护和修复雅尼湿地—— 呵护草木生灵 点绿万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