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气候
-
-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联合国吁采取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
-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表示,世界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全文]
-
- 南极也有地震台——在最南端聆听地球“心跳”
- 您知道吗——南极也有地震台。南极地震观测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长城站地震台,一直承担着中国在南极的地震观测任务。那么南极会发生地震吗?建在...[全文]
-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一个普通中国家庭能做什么?
- 几年前,在法国巴黎气候大会会场的4号厅,北京市房山区一个普通中国家庭低碳环保生活的故事被印在宣传单上,作为样本家庭向各国参会者发放,让人们看到中国老百姓对低碳环保生活的执着追求。[全文]
-
- 诗意书写达森草原 深入思考生态变化
- 《冻土笔记》研讨会召开,众多知名作家共话人与自然话题 诗意书写达森草原 深入思考生态变化[全文]
-
- 甲烷转化为CO2或有利于控制气候变化
- 看似违反常理 实则有利可图 甲烷转化为CO2或有利于控制气候变化[全文]
-
- 近期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 专家:降水异常偏少
- 5月17日,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实况显示,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气象干旱,东北、黄淮、江淮、西南等地出现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吉林、云南部分地区出现特旱。此次干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全文]
-
- 常德开启新一轮探索 分类施策源头防控让“病”土重生
- 曾经拥有亚洲最大单砷矿的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长期的开采给矿区及其周边3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从2012年起,石门县相继向国家申报了五期源头重金属治理项目,生态修复约7万平...[全文]
-
- 美丽中国·长江的变化:岸电多了,污染少了
- 湖北宜昌是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处,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所在。据统计,三峡坝区核心区平均每天积压待闸船舶580艘左右,平均待闸时间约54小时。船舶停靠期间使用柴油发电造成空气、噪声污...[全文]
-
- 公众科学日活动专家现场讲解 以毒攻毒,高铁噪声是这样“消失”的
- 在中科院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暨声学研究所举办的第15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上,讲解人员讲授《如何让高铁上的振动噪声“消失”》时,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全文]
-
- 长江航运如何更节能环保 艘示范船带来的改变
- 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老旧船舶,推进船型标准化,对于保护长江、减少航运污染有着重要意义。[全文]
-
- 澳大利亚议会选举 “气候变化”议题“唱主角”
- 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选举18日举行。气候变化在竞选过程中颇受选民重视,是最大反对党工党的主要竞选纲领,同时是执政党自由党无法回避的话题,可能是导致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前总理托尼·阿博特...[全文]
-
- 大藤峡水利枢纽年底截流 兼顾生态保护获海外媒体点赞
- 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河段大藤峡峡谷,大藤峡水利枢纽横卧其中。有着“天下第一门”之称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下闸首人字闸门,正在有序安装中。[全文]
新闻总排行
本月排行
- ·环保部:北京有企业趁着暴雨偷排含废显影剂废水
- ·装机占全球40%以上,一批新技术加速示范应用——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 ·蓝天白云更为常见 中国蓝天保卫战打得漂亮
- ·保护“母亲湖” 中日专家共商水资源科研国际合作
- ·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22日公布 物种名录更新 保护措施有力
- ·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区完成划定 一级保护区200多项目被整治
- ·福建永泰县探索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守好源头活水,日子更有奔头”(家乡的山水
-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候鸟迁飞 这里的“鸟栈”来新客(美丽中国)
- ·吉林延边抢救复壮、科学繁育东北红豆杉 悉心守护 古树常青(古树的故事)
- ·湖南龙山县种植中药材,修复生态,带动增收 土药材成了金饭碗(家乡的山水能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