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气候
-
- 200余起违法线索揭黄河生态乱象 拆违交织民生问题
- 发展与保护矛盾催生的黄河生态破坏案件持续居高不下,黄河河道和湿地生态面临无序的严重破坏,黄河生态治理正进入“啃硬骨头”的“深水区”。[全文]
-
- 创建绿色小水电站 把河水还给河道
- 保障河流生态流量,是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创建绿色小水电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小水电站正在装上生态流量监控设施,放了多少水、是否达到要求,一目了然。同时,小水电站生态流量...[全文]
-
- 科学划转环保审批权限 防止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
- 在实际工作中,环保行政审批划转后缺乏顶层设计和配套制度,存在审批与监管相互脱离,甚至出现了一定时段的监管真空或重复监管等现实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环保审批和环境监管...[全文]
-
- 最多可降低34%碳足迹 中荷携手推出植物儿童水漆
- 由中国、荷兰联合研发的国内首款植物基儿童水漆正式发布。业内称,其结束了国产涂料行业八年来的技术迭代“瓶颈期”,与现有市场上采用石油化工树脂的涂料产品相比,降低碳足迹比例最高可达...[全文]
-
- 研究:全球变暖影响海洋生态 珍稀鲸鱼面临灭绝威胁
- 一项最新发布的研究称,受海洋变暖影响,北大西洋露脊鲸的食物供应链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这种鲸鱼开始面临着日趋增加的灭绝风险。[全文]
-
- 从“黑”到“绿” “江南煤都”这样破解发展困局
- 在西南腹地的乌蒙山区,有一个叫六盘水的地方。那里,是远近闻名的“江南煤都”。过去,六盘水“吃煤饭”“念煤经”。然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非但没能带动六盘水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让...[全文]
-
- 海洋“吞下”一亿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的原子弹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但少有人知道,1960年到2015年间,地球上的海洋已经默默吸纳了超过1亿颗广岛原子弹爆发的能量。[全文]
-
- 贵州走出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治理新路 荒山变绿更生金
- 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广、石漠化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近年,贵州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治理新路...[全文]
-
- 林草产业快速增长 为高质量绿色发展赋能
- 我国将发展林业和草原事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要任务来抓,实现了林草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服务能力的提升,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动能[全文]
-
- 重庆检方提起涉水诉讼1655件 推动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图为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梁田带队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巡查。 重庆市检察院供图 摄中新网重庆5月24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24日从重庆市检察院获悉,自2017年7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全文]
-
- “地沟油”的新用途 环保燃料生物质醇油受青睐
- 瞧瞧,这是用地沟油做的燃料,用它点火做饭可方便了……5月22日,西安市东郊公园南路一家中国菜馆,掌勺厨师炒菜过程中的一席话,让在座的食客惊诧不已,纷纷表示难以置信……西安一餐馆用地...[全文]
-
- 老百姓如何参与环境保护?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3日讯(记者陈洁 通讯员王以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共同探讨支撑长江大保护的关键科技问题,推动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高质量绿色发展,由中科院武汉分院主办、...[全文]
新闻总排行
本月排行
- ·环保部:北京有企业趁着暴雨偷排含废显影剂废水
- ·装机占全球40%以上,一批新技术加速示范应用——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 ·蓝天白云更为常见 中国蓝天保卫战打得漂亮
- ·保护“母亲湖” 中日专家共商水资源科研国际合作
- ·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22日公布 物种名录更新 保护措施有力
- ·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区完成划定 一级保护区200多项目被整治
- ·福建永泰县探索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守好源头活水,日子更有奔头”(家乡的山水
-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候鸟迁飞 这里的“鸟栈”来新客(美丽中国)
- ·吉林延边抢救复壮、科学繁育东北红豆杉 悉心守护 古树常青(古树的故事)
- ·湖南龙山县种植中药材,修复生态,带动增收 土药材成了金饭碗(家乡的山水能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