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气候
-
- 甘肃已建立233个自然保护地 总面积约1460.3万公顷
- 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截至目前,甘肃已经建立233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1460 3万公顷。甘肃有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全省境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59种。据介绍,甘肃分布有国家...[全文]
-
- 今年我国大江大河首次发生编号洪水 西江发生2022年第1号洪水
- 从水利部获悉:受降雨影响,珠江流域西江上游龙滩水库5月30日11时入库流量涨至10900立方米每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西江2022年第1号洪水,为今年我国大江大河首...[全文]
-
- 拉鲁湿地 生机盎然(走近自然)
- 图①:拉鲁湿地的棕头鸥。图②:拉鲁湿地。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摄初夏时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秀丽,生机盎然。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郊,对改善拉萨市...[全文]
-
- 我国唯一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完成改扩建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亮相
- 近日,我国唯一的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黑龙江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完成改扩建工程,种质资源的保存容量从8万份提升到了20万份。该改扩建工程开始于2020年7月,改扩建后,黑龙江寒地作物种质...[全文]
-
- 我国即将全面进入汛期 多地多部门全力应对南方强降雨
- 从中央气象台获悉:目前全国天气形势较为复杂,南方持续出现较强降雨,北方出现高温天气,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29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高...[全文]
-
- 秉持绿色理念 推动共同发展(命运与共·全球发展倡议)
- 孟加拉国帕德玛水厂航拍图。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工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供图阿曼伊卜里光伏电站鸟瞰图。在阿曼伊卜里光伏电站,工作人员调试光伏组件。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全文]
-
- 科研领跑 公众参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 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周边风光。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发布仪式在线上举行。据介绍,此次更新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共收录...[全文]
-
- 中国这十年 | 从“雨林精灵”到“心之所‘象’”:“神奇动物”们的幸福生活
- 幅员辽阔的中国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在这里,许多神奇动物尽情于平原荒漠奔跑、高山密林攀爬、河湖海洋深潜。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近10年来,...[全文]
-
- 生态环境部: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行动方案》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据介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全文]
-
- 青藏高原等区域将新设一批国家公园
-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了更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年我国将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功能良好的区域,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这是记者22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全文]
-
- 青藏高原迎来更多“空中客人”
- 2019年9月11日拍摄的青海湖水鸟和青海湖裸鲤(手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李琳海摄初夏的青海气温渐升,在海东市平安区,山间的风依旧呼啸。王舰艇裹着外套,戴上帽子和手套,时而用望远镜观察远...[全文]
新闻总排行
本月排行
- ·这一年,中国绿色发展成绩单更亮眼(年终盘点)
- ·为平沙万里注入绿色生机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上的中国印象
- ·生态修复、治沙治水,水体面积连续20年保持扩大态势 青海湖水面更大了,更美了
-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印发 水利部:2035年长三角区域全面建成
- ·治理塑料污染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专家解读)
- ·济南玉符河湿地生态环境优渥引白鹭栖息
- ·福建“生态云”平台惠及八闽千万家
- ·吉林长春探寻冰雪经济发展新模式 守护绿水青山 &#8194用好冰天雪地(人与自然)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多年来坚持保护和修复雅尼湿地—— 呵护草木生灵 点绿万水千山
- ·西湖区打好水环境保护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