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

  • 青海湖裸鲤资源20年增长35.8倍
    青海湖裸鲤资源20年增长35.8倍
    图为青海湖裸鲤。 钟欣 摄13日记者从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获悉,2020年6月6日至8月底沙柳河人工增殖放流站和布哈河人工增殖放流站的增殖裸鲤放流数总共将达1600万尾,这是继2002年以来青海省...[全文]
  • 广东湛江首次记录到珍稀水鸟黄嘴白鹭
    广东湛江首次记录到珍稀水鸟黄嘴白鹭
    据广东省林业局13日消息,广东湛江市爱鸟协会工作人员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团队近日在湛江某海岛上开展鸟类调查时,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据介绍,这是湛江首次记录到该种...[全文]
  • 罕见白狍现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记者13日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大兴沟局获悉,其辖区内首次发现野生白狍。5月12日,该局托盘林场巡护员在整理野外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一只类似鹿科的白色动物。视频拍摄时间是今年的4月5日...[全文]
  • 今年西湖鸳鸯繁殖创纪录 志愿者提醒勿喂食惊扰
    今年西湖鸳鸯繁殖创纪录 志愿者提醒勿喂食惊扰
    西湖鸳鸯 黄曙林 摄从4月25日在西湖边镜湖厅公园外侧湖面发现第一窝小鸳鸯,今年已经有7窝小鸳鸯将在杭州长大。西湖鸳鸯护卫队志愿者倪莺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鸳鸯成为新杭州人,她也提醒...[全文]
  • 浙江韭山列岛再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欧亚水獭
    浙江韭山列岛再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欧亚水獭
    图为欧亚水獭。 严志文 摄5月11日,记者最新从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再现一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欧亚水獭。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全文]
  • 天津七里海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保护区首现黑天鹅栖息
    记者11日从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获悉,近年来,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七里海湿地生物链种群越来越完整,生态系统日趋完善,持续向好;鸟类种类、数量均有明显增加,其中观测到东...[全文]
  • 深圳湾群鱼聚集 “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频繁光临
    深圳湾群鱼聚集 “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频繁光临
    执法人员在海面上巡查。 陈文 摄深圳湾近期出现鱼群聚集排水口的奇妙景观,更有鸟类中的大熊猫—黑脸琵鹭频繁光临,吸引大批市民游客驻足打卡,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深圳湾...[全文]
  • 甘肃盐池湾湿地生态持续改善 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明显恢复
    甘肃盐池湾湿地生态持续改善 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明显恢复
    图为5月初,候鸟在盐池湾保护区湿地中嬉戏。 额尔登曲龙 摄5月初,人迹罕至的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大道尔吉湿地水草丰茂,由南向北迁徙的黑颈鹤、大天鹅、斑头雁等候鸟相继...[全文]
  • 新疆巴州相思湖国家湿地公园成鸟儿“产床”
    新疆巴州相思湖国家湿地公园成鸟儿“产床”
    鸟妈妈驮着鸟宝宝在水面嬉戏。 路纲 摄眼下,正值水鸟产卵繁殖的季节。8日,在位于新疆巴州焉耆县的相思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水鸟妈妈驮着幼崽游走。随着焉耆县政府对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文]
  • 世界濒危物种河麂首次现身吉林
    世界濒危物种河麂首次现身吉林
    4日晚,一只形似野生狍子,长着獠牙的雄性河麂被送到吉林市野生动物保护站。当地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表示,这是吉林省境内首次发现的野生活体河麂,其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世界濒危物种河...[全文]
  • “落难”鸳鸯背脚受伤被大兴安岭巡护员救治
    “落难”鸳鸯背脚受伤被大兴安岭巡护员救治
    加格达奇林业局资源林政管理科工作人员检查鸳鸯的伤口。 黄国栋 摄6日,记者从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林业局获悉,该林业局大黑山管护区巡护人员在日常巡护途中救治了一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鸳...[全文]
  • 甘肃瓜州救助一受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金雕
    甘肃瓜州救助一受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金雕
    5月5日,甘肃酒泉市瓜州县救助一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生金雕。图为受伤的金雕。 魏金龙 摄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境内5日发现一只翅膀受伤的幼禽,经当地天然林管护总站工作人员拍照查询,发...[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