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前身为宝鸡上善公益援助中心)是在宝鸡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慈善类社会公益组织。成立八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第一使命,以“传播文明,服务社会”为第一服务宗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第一志愿精神,以“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为第一工作要务,用全新的“动车公益”新模式,扎实推进“让爱动起来”系列项目,着力做好专项援助、扶危济困、共战疫情、助力乡村振兴、关爱老兵等公益慈善活动,各项工作已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得到上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泛的社会美誉度。
一、完善组织体系,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1.优化机构设置。按照社会组织管理相关规定,联合会成立了党支部,在支部领导下,设置了理事会、监事会、党群工作部、秘书处、综合部、办公室、财务部、融媒体中心、艺术中心、筹资部、保障部、法律服务部等部门,完善了专家顾问团队,按照要求设立对公账户,财务账目公开透明,科学规范,联合会会徽取得“商标注册证”,并取得“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社会组织等级评估4A等级证书。
2.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手续及报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制度》《网银管理制度》《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项目总结与自我检讨机制》《印章使用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十余项规章制度,邀请第三方审计公司对联合会资金收支运髑榭鼋凶ㄏ钌蠹疲雌诮邮苌缁嶙橹芾聿棵拍昙欤萆钔贫飨罟ぷ鞴娣痘⑸缁峄⒎ㄖ苹�
3.壮大志愿队伍。积极与宣传及妇联、团委等部门协商沟通,把社会各界有广泛影响力的志愿资源和志愿者有效整合,保证了资源服务的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同市直机关、行业系统、文明单位、窗口单位联建联学,使我们的志愿体系延伸到社会各界。运用互联网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记录、教育培训等。八年来,在全国志愿服务系统注册的志愿者1080余名,志愿服务时长5.2万余小时,累计开展大中型活动300余场(次),受益者20万余人次。
4.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依托“腾讯会议”等线上线下平台,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实践要求等学习培训;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抖音、视频号,加大联合会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吸引更多的青年发挥向上向善向好的力量;建好“平急”结合的专业化、常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满足群众日常服务需求的同时,提升重大应急状态下迅速响应、专业救助、支援保障等志愿服务。
二、弘扬时代新风,孵化品牌志愿项目
1.坚持党建凝心铸魂。八年来,忠诚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四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参与“不忘初心担使命 踔厉奋发新征程”社会组织“DIY党课”,志愿者原创歌曲MV《初心不忘永向党》,音乐作品《中国梦圆》等反响热烈。联合市军队离退休干休所党总支、宝鸡高新第二小学党支部举办“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红色主题宣讲活动,走进部队“冰雕连”,感悟红色精神,举办线上京冀陕“童心永向党,奋进新时代”二十大知识“云”大赛,宝鸡参赛队获团体二等奖。联合会党支部被授予“四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
2.上善公益桃林认养。同志愿者服务单位共享资源,探索实践,联合建设“上善公益桃林”,目前占地7亩多,规模500余棵的黄桃树已蔚然成林,硕果累累。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认养,所得善款用于开展植绿护绿、关爱农村退役老兵和慰问现役军人、关爱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等公益活动,用行动助力公益、培植爱心产业,积累善款资金,收获精神财富。
3.情暖英烈子女。每年春节前夕,联合会志愿者为侯天祥、马彩凤等英烈家属和子女送去慰问金和新春礼物,志愿者医师为英烈家属进行义诊,让英烈家庭和子女感受到来自联合会传递的温情,感知社会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候天祥烈士父亲候宝来种植的猕猴桃丰收后,向联合会捐赠善款2000元,用于联合会助力乡村振兴关爱困境中儿童项目。
4.歌声献给老功臣。情系老功臣,歌声唱英雄。连续7年,开展关爱退役老兵和慰问现役官兵等志愿服务活动,慰问老兵850余人,参与的演职人员和志愿者1200余人,发放慰问物资和慰问金价值23万余元,慰问演出10场投入50余万元,累计慰问老兵和现役军人活动投入共计已达70余万元,为社会组织服务特殊群体提供了有效样本。
三、践行志愿精神,常态长效开展活动
1.书写抗疫新诗篇。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联合会第一时间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团员、志愿者听令而行,尽锐出动,疫情期间,给全市27家单位和社区送去防护服、防护隔离面屏、N95口罩、医用酒精、食品等防疫物资物品共计20余万元,志愿者主动参与、坚守在卡点执勤、核酸检测、政策宣传等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向上向善”的责任担当,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肯定。
2.结对扶贫帮困。近年来,联合会协调各方资源,募集善款,以特色教学帮扶、城乡学生互动、援助教学用品、免费义诊等项目,为西部山区、流浪儿童援助中心、贫困乡村、部分贫困人员送温暖、做义工等爱心志愿活动从未间断,有针对性的对乡村小学长期结对帮扶,为宝鸡实验小学定点帮扶陈仓区新民小学,宝鸡高新区第一小学和凤县平木镇中心小学,宝鸡高新区第四小学和陈仓区拓石镇第三学校牵线搭桥,共建帮扶,改善困境儿童的生活条件,为乡村学校师生送去社会关爱。其中在2016年12月,为宝鸡市西部山区陈仓区大湾河村残疾家庭李梅(化名)家援建了新房,这是民间公益组织为贫困户众筹援建住房,在宝鸡尚属首次,也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实践;同时,还专门设立李梅成长互助金,帮扶其上学和改善家庭生活,李梅一家喜迁新居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调研脱贫攻坚,就去的该村。全国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观摩现场会,观摩点就设在团队帮扶的陈仓区新民小学。
3.助力乡村振兴。秉承“让爱动起来”理念,以“我们的节日”主题为契机,在建党100周年、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重要节点,走进社区、企业、校园、军营,看望慰问,学习交流,与市委组织部、市卫健委、市农技中心、市广播电台等志愿单位联合,走进千阳县南寨镇、渭滨区高家镇、麟游县丈八镇招贤镇、陈仓区县功镇等,共同为留守儿童、农村居民、乡村儿童、乡村学校、农企等送爱心、送技术、送知识、送健康,提供多渠道、多内容的帮助,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志愿服务力量。
4.志愿服务全覆盖。八年来,联合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六走进”活动开展的同时,不断创新帮扶方式,扩大救助范围,阳光助学、善举助困,切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着力为老弱孤残享受志愿服务福利,牵手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滨海义工协会,开展了“一元钱为乡村儿童送美术包”项目,将上善公益志愿服务和温暖善举拓展到全市的角角落落。8年来,上善协会共支出助困资金和物资2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000余人次。
四、打造品牌凝合力,传播上善好声音
1.拓展宣传大阵地。联合会以中、省、市主流媒体矩阵为依托,在宣传教育等方面,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有效整合,普及联合会服务理念,弘扬传统美德,树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打造宣传矩阵,营造氛围,及时传播公益活动动态,联合会志愿服务理念和品牌深入人心。
2.传播上善好声音。积极同各大单位互动,开展志愿服务专题培训,宣讲中国好人事迹,连续五年推出“我和国旗在一起”特别专栏,吸引省内外网友的积极参与,连续三年举办雷锋藏品展览,倡导主旋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联合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和动能。
3.主题教育走在前。联合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传播文明、服务社会为着力点和落脚点,通过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开展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要点学习,走进市县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赓续优良传统,确保志愿服务永槐渖�
4.争创荣誉树形象。截至目前,联合会已陆续被授予“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宝鸡市先进志愿者服务组织”、“渭滨区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集体”等30余项荣誉称号,公益事迹先后被中国文明网、陕西文明网、央广网、陕西网、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宝鸡日报、宝鸡电视台、凤凰网、宝鸡新闻网、《八九点钟》杂志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曾多次受邀做客市电台热线节目;联合会李攀、周建华、李文军等志愿者荣获中国好人、陕西好人、宝鸡好人等荣誉,志愿者李园春、田丽芸、景岩、谢芳、张红兵等百余名志愿者荣获宝鸡市最美志愿者、宝鸡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团干部、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100余次;联合会张红兵家庭、周红亮家庭、谢芳家庭分获“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三秦最美家庭”“全省职工家庭读书会活动优秀家庭”等荣誉称号,志愿者张红成为陕西省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四库”“两基地”第一批入选教师。
众人拾柴火焰高,万千溪流汇成河。八年来,联合会美誉度、公信力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参与公益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人做志愿,行行有志愿”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西府大地的慈善沃土上,爱之花愈开愈艳;在上善若水的大爱接力长跑中,无数个身影正在向我们奔跑而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花满园。公益慈善的大道上,联合会将紧紧依靠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会一步一个脚印,以不问得失的实干精神,只管耕耘的实际行动,继续为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点燃希望的火焰,为宝鸡市实现“三个年”重点目标贡献上善公益的全部力量。
通讯员:尚善
编辑:张贺 审编:陈祝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