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废品堆积如山。 葛新文摄
“这也太不像话了,有人不顾清退疏解低端产业的政策,居然还在新建、经营露天废品收购站。既搞乱了周边环境,又存在消防、人员安全隐患。该尽快取缔拆除。”近日,读者刘先生来电反映,在朝阳区金盏乡楼梓庄村西头,今年3月份开始,有人占了农用地建起一处废品回收站,无任何证照和审批手续,还私自改变了土地使用性质。
6月8日,记者辗转找到这处位于楼梓庄村委会西边500米的废品站,只见现场车来车往、机声隆隆,近6000平方米的院内,到处堆积着小山似的废钢材、钢管、铁条、废塑料瓶子、废旧报纸、编织袋等,几台钢材加工机和塑料瓶打包机正在开足马力作业,将成堆的废品打包、装车、外运。现场可以看到切割钢材产生的火花,而机器周边就散落、堆放着废木板、破报纸、塑料袋等易燃物。院子北头的墙根下,还搭建着几间简易彩钢木板房,房顶上支着太阳能热水器,屋门口放着蔬菜,显然这个废品站的经营者吃住都在市场内,使这处废品站成了典型的违法“三合一”市场。
记者与院内忙活的几个工人交谈得知,这个废品站是今年3月份新建的,原本是老板占了村里10亩地搭起钢架,准备建储运仓库。后来,因为用地手续违法,被叫停了。一个工人手指着现场两排巨大的钢架子说,“您看,本来仓库架子都搭好了,就差四周砌墙和封顶了。”他告诉记者,一看建仓库无望,老板就转而把场地搞成了废品收购站,收购、加工和转运各类废品,用的废品经营执照也是借来的。记者问他,附近的一些露天废品收购站都陆续被清理、拆除了,这里的生意怎么还这样红火呢?他回答,老板说能干一天算一天,有人来查,再说。
就在记者现场调查和了解情况时,该废品站内的几个人警觉了起来,纷纷围拢来,质问记者是干嘛的。他们显得有点紧张。记者只好谎称是来询问废品价格的,打算来卖破报纸等,他们让记者快点离开,别影响他们做生意。
钢架棚下堆废品。
记者随后致电朝阳区国土分局办公室,核实金盏乡楼梓庄村这处废品站用地的合法性。朝阳区国土分局给记者答复说,自今年3月以来,就不断有人向他们举报说,有人在楼梓庄村委会西边500米处的实树藤菜园子占耕地建种植大棚,后改建成废品回收站,已建完,占地面积约20亩地。经国土局查实,这个废品站未取得相关用地审批手续,而且初步核查,发现其存在违法收购废品的行为,已多次通告金盏乡政府要求其督促整改。朝阳区国土分局还将进一步查实,依法按规定做出处理。
记者还询问了金盏地区办事处综治办的相关负责人,他答复说,按照朝阳区政府今年二季度的统一部署,将继续拆除居民区内的私搭乱建、农村宅基地私加扩建、出租大院、废品收购站等违法建设和疏解低端产业,提升环境质量。而经核实,金盏乡楼梓庄村的这处废品回收站属于拆除、疏解范畴,已责令村委会限期取缔此废品回收站。
本报记者 孙小杰
通讯员 葛新文
编辑: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