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赴广州增城张九龄国学堂服务队

 时间:2017-08-31 14:42:16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领取优惠
一、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广州增城张九龄国学堂服务队

团队成员:

指导老师:董光柱、翁筱曼

队长:古映珊

副队长:苏慧琳、高洁、余俊毅

成员:刘哲、赖汉梅、崔洛华、潘婷、张翠森、邓锦龙、谢丽冰、卢颖珊、周佩君、董文静、姚欣悦、颜壮哲、侯文杰、吴桃宇、蔡全劲、柳榕、张鹏辉、李嘉琪、王赞峰刘哲、赖汉梅、崔洛华、潘婷、张翠森、邓锦龙、谢丽冰、卢颖珊、周佩君、董文静、姚欣悦、颜壮哲、侯文杰、吴桃宇、蔡全劲、柳榕、张鹏辉、李嘉琪、王赞峰

二、团队优势

        华南师范大学赴广州增城张九龄国学堂服务队主要由文学院与物理电信工程学院共23名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成员组成,成员在招募时经过层层筛选,各有所长。队伍队长层成员大部分为二次暑期实践,实践经验丰富,有较强的沟通与队伍统筹能力;队伍由支教、调研、文体、宣传、后勤五个板块组成,各组别成员拥有相对应的团队能力,其中,队内师范资源丰富,大部分成员来自师范专业,能够在暑期实践中展示其读写讲演的能力;而且队内成员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更加促进队伍资源的多样化,活动内容的丰富化。队伍在成立之初便得到了校内指导老师与实践基地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同时,队伍也与当地报社等媒体取得联系,获得相关队伍报道,队伍宣传力影响力在不断扩大。队伍成员与实践基地的大力支持为队伍提供较大实践优势,队伍理论资源也一步步得到实践与检验。

三、实践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旧高埔村张九龄国学堂

四、实践时间

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0日

五、队伍特色

       在倡导“标准化”、“专业化”大背景大前提下,心绎队致力于探索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帮扶长效帮扶机制,创新实践形式,开展以调研、支教、文体、宣传、后勤五方齐头并进联动机制和以“互联网+”为依托手段传播弘扬经典文化为主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

1.调研篇:承双舞之精华·品高埔之韵味

调研组以派潭当地的传统民俗活动貔貅舞为研究课题的主体,通过文献查阅、人物访谈等方法调查了解貔貅舞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梳理其发展源流;还通过派发问卷、随机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地居民对于貔貅舞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探讨传统民俗活动对构建当地文化认同的作用和影响。

2.支教篇:大“棚”振翅育人,见“微”知著托梦

支教组充分活化其调研成果,开辟张九龄国学堂、小蜜蜂图书馆、村子大棚三个课堂,根据课堂内容灵活调整课堂地点,每日清晨,队员们在小蜜蜂图书馆内引导孩子晨读,帮助孩子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正式进行课堂授课之时,支教成员利用调研小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撰写的《旧高埔青少年读本》以及《活力荔城》进行课堂当地文化讲授,留住属于每一个孩子的乡土情。与此同时,支教组与宣传组结合现今互联网发展趋势,在课堂进行微课录制,通过互联网渠道扩大当地文化影响力。

3.文体篇:趣乘国学之经典,演绎少年之怀乡

文体组充分结合专业特色与当地传统习俗文化设置书童齐动,科举之梦——趣味运动会、与月共舞,旧俗新传——话剧表演、身体力行,智勇双全——趣味课间操、望月思归,共绘经典——文艺汇演、篮球联动,心“绎”相通——“心绎杯”篮球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队伍能力以及提高当地孩子对文化的认知能力。

4.宣传篇:联云端之技术·呈经典之剪影
宣传成员紧密结合当今互联网加主题,在队伍实践过程中以视频、照片、通讯稿等为主要形式,以公众号、微博、网站为主要依托手段对队伍实践动态进行实时的宣传,提升当地的文化影响力。
 
5.后勤篇:续高埔之温存·聚团队之热情
后勤成员暖心从衣食住行出发,密切关注队伍成员健康状况,助力各组工作,同时,与宣传组紧密结合,以互联网为依托,录制当地风俗饮食视频,进一步提升当地民俗知名度。
 
领取优惠
六、实践意义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广州增城派潭张九龄国学堂服务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互联网+”与“送经典到基层”的号召,紧密结合当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续梦广州增城派潭镇旧高埔村张九龄国学堂!队伍在开展以“互联网加承经典,子寿堂内映清辉”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致力于提升华师学子“读”“写”“讲”“演”专业技能,增强当地本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五方联动,经典‘云行”为方向的心绎下乡队更突出调研、支教、文体、宣传、后勤五方并驾齐驱,在“互联网+”形态背景下,结合文院特色及本土提供的理论落地平台,续承薪火,齐筑绎梦!
 
七、团队联系方式
负责人:古映珊
联系电话:15625003353
邮箱:1194372142@qq.com
领取优惠
团队人数:2名指导老师以及23名在校本科大学生

 

编辑:gch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