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罗非鱼产业:好苗种决定未来罗非鱼行业发展方向

 时间:2017-08-24 19:59:14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2017年7月10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科创旋律暑假社会实践队伍一行人出发来到茂名进行罗非鱼养殖现状调研,采访广东省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的董事长、总经理简先生伟业,以期对罗非鱼种苗有一个更深的了解。简先生是中国水产业杰出专家、杂交种吉奥罗非鱼之父与茂名市罗非鱼协会会长,所建立的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以下简先生称伟业良种场)是国家级良种场、首批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中国第一家全雄性吉奥、新吉富罗非鱼繁育基地。

刚一见面,简先生先生就带领我们去参观了他引以为傲的引进的纯种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养殖池,让我们了解不同品种之间的细致差别。之后听简先生先生细道罗非鱼苗种品质不断提升的历程。

(采访中)

杂交种是未来罗非鱼的发展方向

当问及罗非鱼病害问题时,简先生就表示他早在2006年就预测链球菌病会成为限制罗非鱼产业发展的掣肘。针对近亲繁殖、人工孵化等导致的鱼苗抗病性、抗逆性下降等情况,简先生提出了“杂交罗非鱼是未来罗非鱼的发展方向”,简先生认为从品种出发,利用不同品种罗非鱼进行杂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罗非鱼抗性弱的问题。这观点在当时也遭到了不少质疑。 但经过08年的特大寒灾、09年的高温等一次次恶劣天气的检验,体现出杂交罗非鱼的抗寒性、抗病性的优势。苗种是发展产业的关键性因素,种苗的品质决定着收成,“种好一半收”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纯种罗非鱼亲本)

好的种苗来之不易

为了有好的种苗,简先生与他的伟业良种场做出了多方面的尝试。2006年,简先生与他的伙伴利用奥利亚罗非鱼做父本,吉富罗非鱼做母本进行二元杂交,得到了第一批吉奥罗非鱼。后来为继续优化品种,通过多元杂交即四元杂交,

从而获得免疫力更强的吉奥罗非鱼,成为全国首例多元杂交种吉奥罗非鱼。 “四元杂交而来的吉奥罗非鱼的雄性率达98%,具有生长速度快、对比同批次鱼长势更齐整等特点。吉奥生长速度同比奥利亚罗非鱼快一倍;同比吉富罗非鱼更是能高出一倍产量。”

好的品质带来好的销路

在采访的过程中,简先生开心的向我们表示虽然公司出售的罗非鱼苗达到5亿尾/年,但其实公司内一个销售员都没有,“那些鱼苗更是早在两三年前就被预定了,主要售往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海外越南、马来西亚、非洲等地。刚孵出的水花的售价1000元/万尾,人家情愿贵一点,也喜欢在我这里拿货。”从简先生处了解,伟业苗种近年售价稳中有升,并未因罗非鱼行业的低谷而有太大波动。

(身后就是引以为傲的现代化苗池)

砥砺前行,不断发展

当我们询问简先生是如何把伟业做大做强时,简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伟业的发展史。在1997年,繁殖场还在茂名市热电厂西面,主要利用热电厂流出的热水,进行罗非鱼苗种反季节孵化,。发展几年之后,原场地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于是在 2001年,繁殖场迁到现在的茂南区公馆镇下垌村,正式更名为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打算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罗非鱼苗种基地。”

苗种品种的提升离不开追求现代化的养殖设施。“每建一次厂就引进一批先进设备、先进仪器。目前的场地经过精心安排与设计——场地呈‘东高引水,西低排水’,东面利用支渠与茂名十大水库之一的高州长坡水库联通;同时当鱼孵化以后,会通过地下管道自动压送,通过计算机扫描房的扫描,全自动分送到各个鱼塘之中。通过管道流入这种方式,可保护鱼苗不受伤害,收鱼苗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压送集中,避免捕捞带来的伤害。苗种场的科学建设不仅每年为良种场节省了大量电费、人工费用,也能起到增氧、降温、刺激鱼类生长和调节水质的作用。”简先生如是说。

根据客户要求,培育不同特点的苗种,则是保障罗非鱼品质的又一利器。据简先生介绍,他们会根据养殖户的反馈,培养出主要在鱼塘中部水层生活的罗非鱼,这样的罗非鱼肉质泥腥味少,起捕率高;根据零售商反馈,培育出身上黏液多的罗非鱼,存活时间长;根据加工企业的标准,培育出头小,出肉率高的罗非鱼。

企业唯有不断追求,才能不断进步。“下一阶段我们将从三方面出发,让全世界了解罗非鱼,都认可伟业的罗非鱼,一是引进太阳能光伏板,覆盖2750亩地,做到能源来源绿色、生态;二是做到鱼池的水可以直接喝,用好水养好鱼;三是做到罗非鱼可以直接生吃,做好食品安全、保障产品质量”

把好罗非鱼苗种品质关,是罗非鱼品质保障的根本。将水产品的竞争提升到“质”的层面的竞争,生产出真正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水产品,水产行业才能走出行情低迷、鱼贱伤农的困境,才能确保生态安全和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gch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