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新闻网河南8月15日电(通讯员 林珊珊)2017年6月“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现代·屈象《西瓜赞》)。
夏天,带给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只有一个字,热。那么第二印象呢,是你不愿离开一步的空调房,还是囤满了冰箱的冷饮和冰棒,又或是甘甜可口、汁甜肉脆的西瓜。但我想,无论是谁,在夏天,你的冰箱都会为西瓜空出一个位置。
按照这个道理,正常来说,夏季该是西瓜售卖的好时节。但作为往年里高产高销的西瓜产区,今年的开封市杏花营镇却接连受到打击。
为了服务三农,帮助瓜农解决滞销问题,7月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西瓜藤”暑假社会实践队走进了农田,开展了各项调研并集结各方援助来帮助陷入困境的瓜农们。
初调研:滞销究竟是何原因?
“卖西瓜咯,买不买西瓜?又大又甜的西瓜。”
初入开封市,小贩的叫卖声便传入耳中,而映入眼帘的是他身后一个破旧的纸板,上面用巨大的字体写着“两毛钱一斤”。
两毛?两毛。
原本五六毛钱一斤的西瓜竟然已经低廉到如此价格,而即便是这种情况下,满满一车的西瓜却依旧是无人问津,大家脸上都渐渐有了一丝凝重。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西瓜藤”社会实践队12个成员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去往郑州中牟,开封杏花镇,尉氏水坡镇。通过实践队与当地瓜农的沟通了解以及现场的实地探访,在由三方小组进行最后的汇总,我们了解到此次“瓜贱伤农”问题的严重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遇见了一位资深瓜农蔡安。
蔡安告诉实践队,一是由于早前南方的连续降雨,导致交通不便,阻挡了西瓜向省外运输的道路。二则是由于郑州新的城乡规划制度,阻挡了西瓜向市内运输的道路。这两条路一挡,几乎断绝了瓜农们所有的生路,价格一降再降,却始终没有卖出的希望。
蔡安蹲在菜地边上,看着满地的西瓜,露出的不是丰收的笑容,反而低垂着眼眉,对实践队说道:“即使亏本卖,也不想让瓜烂在地里。”
这一句,是自古以来最珍惜粮食的农民内心最绝望的祈求。
再深入:滞销究竟该如何解决?
在了解到滞销的原因后,实践队彻夜讨论,尽管明知12个人力量不大,也希望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而在讨论中,开封市水坡镇的东水坡村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中。
2017年7月6日,实践队来到了东水坡村,在西瓜办李主任的介绍下,我们找到了此地唯一一家成型的合作社。实践队此行的目的便是学习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希望以此种方式解决西瓜滞销问题。
合作社的负责人李中学叔叔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通过李叔叔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这种合作社采取统一采购,统一定价,集体销售的模式。它的优点在于拥有充足的货源保证,能够满足城内大型商店的需求,散户的整合,也让散户们不会被过度打压价格,有了基本的收入保证。合作社极大地缓解了东水坡镇的滞销问题。
合作社的成功让实践队心生欢喜,在之后的几天里,实践队队员们积极地向郑州中牟,开封杏花镇,尉氏水坡镇三地的瓜农们宣传合作社的优点,通过派发宣传册等活动,让人们更加具体地了解到合作社的模式。
但总归合作社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那么今年的滞销到底该如何解决?
终尽力:绵薄之力愿瓜农脸上再现笑容
在讨论之后,实践队去往了郑州市内的各大商城,在几天连续的洽谈之下,实践队得到了来自爱心商家的赞助。
用这笔赞助金,实践队来到了开封市王寨村,购买了困难瓜农的一部分西瓜,并将其送给王寨小学的学生及支教老师们,为他们在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份清凉。
通过短短十一天的各处走访,实践队深切地感受到了瓜农们的辛苦。在实践队的宣传下,合作社的模式也深入了村民的脑海,实践队认为,这种合作社的模式将是瓜农们未来的必然走向,而它为瓜农带来的则是更稳妥的收益。
编辑:gch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