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学子三下乡:翻山开路过天堑 只为村中一口水

 时间:2017-08-17 13:57:10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中国公益新闻网陇南8月17日电(通讯员 向泊霖 王安) 不经意间,小哥的右手轻柔了一下眼睛,原来是一滴汗水浸了进去。无数日夜汗水的挥洒只为了村中的一口甘泉。8月5日,兰州大学达尔文协会暑期认知营,深入文县山区“堡子坝”。在当地的一位小哥的带领下,探寻步步取水路。

这条路真的很难走

出发前,这位小哥仍然试图劝阻营员。然而,看着营员们坚定的眼神,小哥只能叹了口气,握了握手中的“开路斧”,带领认知营营员向着大山深处的水源进发。怀着紧张而又刺激的心情,他们紧紧地跟在了小哥的身后。

走上这条路,淡淡地传来芳香的自然气息。脚下是新鲜树枝铺就小路,显得格外松软,仿佛随时会因塌陷而掉落。“踩稳再走!”伴随着小哥不断的提醒,营员们缓缓向前移动着。突然,一位女生脚下的土一松,身体不由向下滑落。伴随着一声喊叫,众人连忙看了过去,一双大手,一双有力的大手正紧紧抓着她的胳膊。每个人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决不言弃的狠劲儿,也拥有者一种极为可敬的团结精神。

带路的小哥正帮助着滑倒的营员。

最难行走的一段路大概要数那一段长达10米左右的丛林斜坡。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队伍里自愿走出几名男生,配合着小哥,艰难的将女生一个一个的送了下去。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在这个斜坡之后,大家的感情有了更深的交融。每个人心里的那扇窗户也在渐渐打开。

“走过这一段路后,我以后再爬其他山也不会觉得有多困难了。”一个队员感叹道。

营员们正配合着小哥将女生送下斜坡。

把水带回村

当问起小哥,这一条取水管道是怎么修建的时候。小哥一脸自豪地说道:“当然是靠人力啊!这里地方偏远,又全是山路,大型器械又进不来。只能靠人力,我们每天都会有人背着沙子、水泥,抱着水管,将材料一点一点地运进山里。最后,才成功在水源处修建起一个水池,并从那里将水接引过去。”大家都处在震撼中,还没缓过神的时候,小哥又补充到:“其实我们还在这条路上遇到过黑熊。所幸黑熊离得比较远,大家才相安无事。”

休息中的营员们正在听小哥讲水道的修建过程。

小哥这一段平淡无奇的讲解让每个人都陷入深深地沉思。不仅仅是对小哥遇到黑熊而担忧,更是对小哥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不顾自身安危也要为村民引来甘泉的精神而由衷地敬佩。

就这样,我们一路跟着小哥缓慢行进着。最终,一个四米多高的瀑布横在了我们面前。瀑布中穿插着两根通水管道,仿佛看见了小哥背着沉重的水管,在瀑布的激荡中逆流而上。虽然大家都有一探水源的决心,然而在这个天堑面前,只能望而却步。不难想象,之后的路会怎样,但相信小哥他们也绝不会放弃,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着这样一句话“把水带回村”。

取水管道穿过4米高的瀑布,让人望而却步。

回去的路并没有好走多少,但是听着小哥的故事,尝着新鲜的树莓,踩着太阳的余晖,大家的心情显得十分轻松,好像忘记了疲惫,忘记了脸庞已经干掉的泥巴。

编辑:gch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