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荧荧红烛梦,悠悠川皖情

 时间:2017-08-16 18:15:07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花开七年,红烛点梦。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的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号召,7月5日,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四川洪雅“红烛行动”爱心支教团队从安徽芜湖出发,历经48小时,5次转乘,跨越2200余公里,顺利抵达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桃源乡中心小学,开展为期22天的爱心支教活动。

延续红烛微光,续写红烛精神

烛照桃李翠,七载梦同圆。自2011年起,爱心支教同时在桃源、柳江两所中心小学开展,后因桃源乡中心小学重建,暂停四年,但爱心支教工作并未因此停下。今年已经是“红烛行动”爱心支教的第七个年头,团队又一次来到桃源乡中心小学,为更好地服务山区儿童,红烛志愿者们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制定了详细的策划方案。出发前一个月的统筹规划,志愿者们利用线上宣传,线下开展募捐活动,一次次令人热泪盈眶的班级宣讲,一次次不辞劳苦的校园宣传,共筹得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善款5000余元。

支教生活中,志愿者们克服种种困难,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学,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实现共同进步,以带给孩子们更大的帮助。教室和操场上时时见到的是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学习玩耍的身影,每一名成员将自己于支教的理解化作行动,因这些付出,一路收获温暖与感动。

(志愿者跟孩子们一起游戏)

秉承育人理念,开创特色课堂

“红烛行动”爱心支教团队由指导老师及11位学生组成,其中4名同学为生物师范专业学生,其余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实现多角度特色教学,积极开创新颖课程。

志愿者们在支教中,秉承育人理念,把育人放在首位;课下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师生交流,共同进步。团队共开设基础课程、体育运动、自然科学、人文地理、思想政治以及艺术类课程等六大类,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新特色课堂。红烛志愿者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学校已有器材,给孩子带来趣味物理、化学小实验,发挥专业特长,日常普及生物小知识,其中显微镜使用、叶脉书签制作、植物认知等特色课程获得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志愿者们始终秉承育人于心的理念。每天清晨朝阳初上,操场便可见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打扫校园的身影,“保护生态手牵手,生态文明心连心”的理念深深影响着小学生们;影片《闪闪的红星》激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主题班会教导学生们立学先立人。

(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解杠杆知识)

践行服务社会,搭建助学平台。

七年以来,“红烛”志愿者在校园和社会上筹集善款6万余元,资助了洪雅的100多位贫困学生、孤儿。特别是熊官祥、宋建军等孤儿。三年前,“红烛”志愿者发现桃源乡中心小学的学生熊官祥,两岁时,熊官祥痛失双亲,与九旬祖母相依为命。自那时起,学院每年定期捐助熊官祥,并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以引起社会上更多的关注。今年,志愿者共筹集5000元人民币,在捐助仪式上,资助了桃源乡10名学生。捐助仪式结束后,学院党委书记蒋学波、副书记刘振杰在“红烛”志愿者和洪雅县“五老”志愿者的陪同下,看望了熊官祥和他奶奶,为他们送去电磁炉、棉被等生活用品。

(给孩子发放助学金)

传播志愿精神,共谱美好未来。

在新媒体大环境下,团队积极利用QQ、微信等网络社交推广影响力,并着重运用微博大力宣传。在公共、官方、媒体微博号协助下,团队微博阅读总数达越万次,四川、呼伦贝尔等省级共青团、中青网教育、中国青年志愿者、全国高校志愿者联盟、学校团委等主流微博号多次点赞评论或转发团队微博,鼓励红烛支教树人,将志愿爱心撒开。值得一提是团队通过微博吸引更多关注者,更有大学生表示直接想加入。团队获芜湖及眉山当地电视台关注,跟踪报道。中青网三下乡专栏、中国公益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团队也获当地政府及居民一致好评。

青春与岁月相遇,开启梦想的大门

“再见了,我一定要考上安徽师大,努力去看你们。”这是刘彬在离别之后,悄悄用QQ发给志愿者的话。

团队经过一个月的协作,顺利完成本次支教。志愿者们秉持着“志愿服务,快乐自我”的精神,在桃源乡播种下梦想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中,拨开大山的阻挡,把梦留住;孩子们传递给志愿者快乐和希望,点亮志愿之路,红烛光明愈发闪亮,传承下去。七年支教,桃源花开,红烛志愿,点梦青春。

编辑:gch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