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新闻网讯(通讯员/俞红、李方慧子)近年来,公益与旅游合作逐渐发展,这不仅促进了“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理念,更为公益与旅游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夏日炎忘暑,冬游却似春,源流虽一派,清白只垂云。"早在明代,诗人杨宏用此诗赞美垂云古迹。近日,这个让诗人流连忘返的胜地迎来了一群特别的游客,他们是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助学+”公益项目结对的孩子们。
图一:“助学+”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在景区门口合影(摄影/沈欣)
据了解,“助学+”公益项目是由杭商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和共青团桐庐县委员会共同发起大型助学计划。该计划前期主要由“助学+”团队根据团县委提供贫困学子名单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孩子的家庭、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状况,最后确定结对孩子名单。
图二:孩子们玩累了趴在团队成员身上(摄影/赵尚锹)
与普通资助形式不同的是“助学+”项目除了最基础的资金帮扶,后期还融入了地域助学特色,项目结合桐庐当地特色产业包括旅游、快递、制笔、剪纸等开展助学专题活动,而此次垂云通天河之旅正是“助学+旅游”新型助学模式的一次实质性落地。“旅游助学是目前比较新颖的助学形式。”桐庐县旅游委员会工作人员刘斌表示,“把没机会出来走走的孩子带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对其人生观的养成有一定的帮助,而旅游助学能够让我们把关爱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互相关爱的氛围下健康成长…”
编辑:gch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