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每每唱起这首歌,脑海中理应浮现的是一片萤海,而从未感受过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我脑中却是一片空白,现代化的城市,夜里也如白昼一般,这使得萤火虫逐渐失去了栖身之地,与日俱增的是城里人对观赏浪漫的萤火虫的渴望,两者间的矛盾间接导致了萤火虫的大量灭亡,肆意抓捕野生萤火虫、线下线上萤火虫活体买卖、不科学的商业放飞活动等现象屡见不鲜。
怀揣着对生态保护的热情和对萤火虫的热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组建了一支名为“守望萤火”的社会实践团队,从最初的项目策划,人员招募到与萤火虫公益保护组织“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沟通、对接,我们始终激情饱满为着一致的目标努力着。
7月5日,初次来到大耒山,护萤的满腔热血让我们忽略了崎岖的山路,炙热的骄阳,失联的恐慌,再艰苦的环境也不能阻挡我们对保护萤火虫的热情,作为守望萤火志愿者,既做不到学富五车、挥斥方遒,便只能尽己所能同付新华老师一起欣赏和守护那一片流光溢彩之美。
协助饲养萤火虫幼虫
7月6日至7月12日,我们的工作在守望萤火珍稀水生萤火虫繁育基地基地开展,进行萤火虫饲养和分拣,队员们小心翼翼的将萤火虫幼虫吸起再放入清澈的水中,每天5000只的工作量也难不倒我们,看着小小的幼虫在“浪涛”中蜷起了身体,不禁为它们从小动荡的生活心疼,在得知这些小精灵要足足历经十个月的成长后才能换来短暂的七天光亮时,肩上的责任又重了,想要精心呵护他们的愿望油然而生,这份稍纵即逝的美丽需要我们一同守护。
守卫萤火虫的家园
走进萤火虫保育园,沟渠中长满了浮萍,散落着大量的树枝和垃圾,这些都不利于幼虫的成长,这次,我们扮演了萤火虫家园的清洁工,女生们也不顾各种小虫子的侵扰,站在沟渠里,双手伸进泥沼中徒手清理垃圾,冰凉的渠水和滚烫的汗水交织,此刻我们不再是怕脏怕累的王子和公主,有的只是不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不轻言放弃的决心,守护萤火之家的环境是我们的责任,萤火虫代表了一个环境的指示生物,萤火虫回来了,很多生物也就回来了,关键是我们的爱心也回来了。
共建绿色家园
要想让萤火虫重回自然,单靠人工饲养是远远不够的,萤火虫对栖息地环境相当敏感,为了给他们营造更好的存活条件,7月18日,队员们挽起衣袖,沿着河道捡起了垃圾,挨家挨户走访,给小孩子们分发手绘的环保手册,呼吁村民们不要乱丢垃圾污染河道,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山里大部分农户在付新华的要求下都不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良好的生态环境指日可待,没有萤火虫的夏夜不值得歌颂,我们正在努力,帮萤火虫重建家园,也帮我们自己找回童年。
手绘萤火虫分布图
15天里,队员们从未停歇,每天步行三万步,拍摄了大耒山150余种动植物,走遍了山中每一条路,大耒山的地形地貌早已烂熟于心,在刘全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顺利完成了大耒山萤火虫分布图,为绘制中国萤火虫地图、建立萤火虫种类资源库做了铺垫。希望不远的将来,城市里能重新让萤火虫回来,小朋友们不必跋山涉水跑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满天的萤火虫,“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不再只是美好的愿景。
看似顺利的活动背后是队员们无数的汗水,废寝忘食的工作,但是,我们没有放弃,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萤火虫却再难回来,孩子们的童年里,很难再有关于萤火虫的记忆,我们呼吁,保护萤火虫栖息地,我们呐喊,抵制人工捕捉售卖,我们携手,用爱守护微光。保护萤火虫,他也会提灯祝福你,实践结束了,护萤之心从未停止。
编辑:gch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