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问茶——刘牧彩墨作品展亮相北京画院美术馆

 时间:2020-12-08 17:11:32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12月4日,由北京画院美术馆主办,刘牧艺术工作室、北京尚书艺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五乐亭茶艺、兰韵美术、龙场驿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武夷问茶——刘牧彩墨作品展”于北京画院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汇集了刘牧近年来创作的60余件作品,力图全面地向广大观众呈现艺术家的创作面貌与艺术成就。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刘牧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探索当代水墨的语言表现形式,结合中国传统文人精神进行大胆实践。他把传统的迹象意境与武夷山岩茶的“清、香、甘、活”融合在一起,以当代水墨的艺术语汇进行呈现,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刘牧将武夷山的自然景观与其浓郁的文人情怀,加以融合重构,创作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

此次展览以“武夷问茶”为主题,分为:“武夷问茶”“无岩不茶”“武夷山岩茶名枞花名”三个板块,深入诠释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在展览中还以影像资料、手稿文献、品茗实景的方式,进一步展示刘牧丰富的艺术人生。正蒙其所言:“山水可当岩韵看,彩墨聊作梦茶游。”刘牧的每一张作品,不仅是碧水丹山的曼妙景致,更是不可思议的神奇的岩茶。

武夷问茶,以正岩本山全图引领,反映了正岩产区三坑两涧的韵致及其地理分布。无岩不茶,则描绘了武夷山各茶场的气候变化及茶之韵,述说着天地人对茶的影响,或云雾缭绕,或山雨欲来,或雨雪流霞,形成了精彩各异的图画。武夷山岩茶名枞花名,是根据慧苑寺所记录的名枞花名表而绘制,书写了武夷山名枞的历史及其茶韵。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家擅于把生活感悟、人生体味融入艺术创作中,既为作品注入勃勃生机,又增添了创作内涵和艺术价值。刘牧先生将文人情怀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传统与当代相结合,开创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为弘扬水墨精神,创新发展当代水墨艺术提供了成功范式,使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焕发出青春活力。

当天,还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会议厅召开了“武夷问茶”文化艺术研讨会,邀请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北京画院研究员马明宸,武夷山市政协原主席、《武夷茶经》主编萧天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大恺,湖北省美术院原副院长、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钟孺乾,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收藏部副主任王雪峰,清华大学吴冠中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伯勋,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文社科学术事业部副主任、编审、博导蒋文博,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涛,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画》杂志副总编任军伟,《荣宝斋》杂志副主编李向阳,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武湛,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鹏,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北京联合大学硕士生导师范胜利,山东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全国美术高峰论坛评审郑岗等多位艺术家及评论家,针对武夷岩茶和绘画,多角度、多层面地从“品”文化到“象”文化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展览持续至12月13日。

【艺术家简历】

刘牧,笔名怀谷,山水画家。1947年生于北京通州,少年即师从吴镜汀先生,习山水画。1967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分配至北京珐琅厂,曾参予创办珐琅厂技校、中国画研究院教育培训中心,长期主持中国画高级研修班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艺术展览。出版有《唯心是画》《刘牧山水写生画集》《云来云去》等多种画集及《一地棒子》《刘牧教学篇》《放心斋说画》《灵怀笔记》《响蓝的天·画的故事》学术研究作品集。

编辑:张赢 审编:杨生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