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学院:心手相牵,温暖残健之旅

 时间:2024-09-02 10:47:51来源:网络综合

7月4日至12日,苏州城市学院“残健共融,携手向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苏州市明德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前往枫桥康复驿站、浒墅关康复驿站、通安康复驿站等地开展为期8天的精神残障人群实践调研与服务活动。

深入调研,温情援助

用心倾听需求,行动温暖人心。据调查,苏州市昆山经济开发区共有精神残障、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等人群约3000人,团队成员在走访康复驿站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精神残障人群并未就业,长期缺乏与社会的有效互动,社会化水平较低。因此,团队成员以精神残障人群特定需求为切入点,合理设计实践活动内容,助其恢复社会功能,挖掘个体发展潜能,以回归正常生活。

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分为三组,分别入驻三家康复驿站,通过个体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驿站内精神残障人员日常生活及就业现状,掌握其心理需求与未来期望。同时,团队成员对手工艺品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调研,为康复驿站后续搭建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制定服务对象就业帮扶服务计划奠定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工教授服务对象DIY非遗发簪。李秋红 供图

搭建桥梁,赋能成长

携手共筑梦想,助力技能提升。为增进团队成员与精神残障人群之间的熟悉了解,帮助精神残障人群掌握基础就业技能,团队与康复驿站社会工作者携手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在“七彩夏日美食”活动中,团队成员与精神残障人群一齐动手制作清凉可口的凉粉,于欢声笑语中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在“非遗脸谱绘心坊”活动中,团队成员与精神残障人群共同绘制非遗脸谱,学习传统手工技能,感受传统文化的多元魅力,引导服务对象在创作中找到表达自我的方式。此外,基于“向阳工艺坊”和“益心计划”校站项目前期累积成果,团队成员定时定点指导精神残障人群学习制作扭扭棒手工发簪、向日葵郁金香盆栽等新颖手工艺品,帮助精神残障人群学习新的职业技能,增强其自信心与归属感。

图为团队成员和郭阿姨正在开心地交流。吕旭棹 供图

同行相伴,温馨护航

传递关心关爱,共绘和谐社会。在浒墅关康复驿站担任驻站社工的马雯雯对团队成员表示:“日常关注驿站中精神残障人群康复情况,一起做做活动,定制个性化就业技能方向,可以看到他们是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憧憬未来的,我们内心也充满了获得感”。现今,苏州城市学院与三家康复驿站共同构造了“工艺坊日托”“就业培训及产出”“社会宣传及支持”三大精神残障人群服务板块,持续关注精神残障人群心理健康、生活状况、灵活就业等方面需求,努力提升其社会康复能力,助其恢复自信,走出困境,重返社会!

图为“残健共融,携手向阳”暑期实践团出征合照。林子雁 供图

且爱且行,且行且安。精神残障人群融入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苏州城市学院“残健共融,携手向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持“小我融入大我”理念,坚守实践初心,投身公益事业,以服务更多精神残障人士,为构建更加包容、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 王缪苗、郑权、赵小慧)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