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6日,名为“山小萌寻梦记”的 “‘来自大山’2024年暑期民族才艺汇演”在上海兰心大戏院精彩登场。来自黑龙江鄂伦春族、甘肃甘南州藏族、辽宁满族、四川纳西族和云南彝族等民族的小朋友们以他们独特的才艺和热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
演出中,小朋友们身着各自民族的传统服饰,用舞蹈、歌唱和乐器演奏等形式,展示了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精华,每一个节目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之中。
孩子们在舞台上的自信和才华,展现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让观众们看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表演也让观众们有机会近距离体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据“来自大山”项目负责人安宇女士介绍,此次汇演是在上海举办的 “‘来自大山’民族文化交流夏令营”收官之作。她说:“‘来自大山’的目标是培养民族文化的小小传承人,点亮民族文化之光。同时,我们也要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搭建多彩的文化舞台,让各民族文化魅力得到展示和弘扬。”
安宇女士说:“‘来自大山’是一个已经运营了12年的民族文化教育公益项目,我们通过在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开设民族文化教育课程,为孩子们创造学习、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才艺的机会和空间,提高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美好向往和传承热情,培养基于文化认同与自我认同的自尊和自信。我们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互动与分享,推动各族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激发中华民族文化蓬勃的生命力,让民族文化之美绽放光彩,感染更多的人。”
今年暑假,“来自大山”组织了33位民族学生由他们的辅导老师带队,从五湖四海出发,齐聚上海,参加为期10天的民族文化交流夏令营。项目组策划了“对话历史”、“科技启迪”、“艺术熏陶”、“活力健康”、“文化展示”等五个主题,为孩子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不同的活动和体验中学习、感悟和成长。
与历史对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孩子们前后参观了宋庆龄故居、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学习了宋庆龄奶奶的生平、中国电影产业的百年变迁、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文化发展、汽车发展的百年历史等, 从一张张手稿珍藏品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时间的光速流逝,还感受到中国文化脉搏的强劲跳动。
科技启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力量变得越发重要,为了实现科技启迪,戴尔集团邀请孩子们学习Scratch编程、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伟翔环保给孩子们普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此外,长风新村街道为孩子们安排了模拟飞行体验活动,沉浸式体验逐梦于海、翱翔于天的美好,激发青少年对航空事业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
艺术熏陶——“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应用材料中国公司邀请孩子们体验敦煌探索青少年STEAM阅读计划,孩子们不再局限地从纸张上学习古代印刷术,能通过动手实践,追寻先人的智慧,站在前人的角度学习和理解历史。提及艺术,上海宝龙美术馆的最新展览“造梦奇境”一定不能错过,孩子们在展厅里第一次体验到科技与艺术交互呈现的奇妙,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讶和感叹。
活力健康——“健康的身体寓于健康的体魂。”健康和活力是追求自由梦想的资本。在与长风新城街道的趣味运动会中,孩子们参与了胯下运球接龙、投篮比赛、往返跑等项目,在加油声中互相鼓励,共同努力完成每一个挑战,学会团队合作,体验合作的力量与竞争的乐趣,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正雅口腔健康科普馆给孩子们讲解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紧密联系,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摩尔口腔的医生为孩子们检查口腔问题,提高他们的口腔保健意识。
文化交流——“以传统为根,以文化为魂。”民族孩子们此次上海之行旨在实现多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我们开展了包括民族电影互动、多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爱心义卖等各种民族文化活动,为孩子们搭建文化沟通桥梁,让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相通,实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构。同时,在锦江酒店(中国区)、锦江之星、环球港等单位的支持下,各民族孩子们在一次次快闪中精进了才艺、收获了掌声。
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纷纷表示,“来自大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文化交流和学习平台,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孩子们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将成为他们心中一颗颗闪亮的文化传承的种子,作为民族文化的“小小传承人”,他们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