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发起“手拉手”百校捐赠计划,给乡村教师带去AI小帮手

 时间:2024-06-16 08:43:51来源:网络综合

6月11日-6月13日,学而思先后在浙江省缙云县长坑小学、四川省泸定县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举行了捐赠活动,向两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捐赠一台学而思学习机,并为全国第001、002号“学而思学习机教室”揭牌,正式启动学而思学习机“手拉手”公益行动。

未来三年,学而思将向100所学校的老师提供学习机,并尝试在合作校设立学习机教室,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产品在乡村教育场景的有效应用方式,通过AI帮手助力老师们减轻负担。

泸定县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缙云县长坑小学接受学习机捐赠

首批学习机送达两所寄宿小学,助力老师日常教学

首批捐赠的两所学校均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而思向泸定县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和缙云县长坑小学分别捐赠92台、60台学而思学习机,确保学校的教师每人一台,可以用于备课、作业批改等方面,其余学习机集中放在教室,为寄宿的学生们拓展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好未来执行总裁位晨在缙云县长坑小学的捐赠活动中致辞,她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我们发现学而思学习机确实能够成为孩子们学习上的得力助手。学而思学习机“手拉手”公益行动希望探索学习机对老师们能否有同样的助力,希望老师们通过学习机上的内容资源和AI功能,能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长坑小学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还积极推广民族文化和艺术教育,发展了课外民乐乐器兴趣班和婺剧传承活动作为特色项目。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师资相对年轻、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情况,长坑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麻涵佳表示,合作前已经对学而思学习机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今后希望在教师备课、丰富学习资源、家校沟通和亲情通话几个方面,都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缙云县长坑小学“学而思学习机教室”揭牌现场

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位于四川泸定县,校舍新建于2022年泸定地震之后,学校克服了震后重建的各种挑战,积极进行整校规划和特色项目打造。泸定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鹏出席捐赠仪式并致辞,他说,学而思的捐赠“不仅仅是92台学习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希望捐赠到校的学习机能用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让每一台学习机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两所寄宿制小学均有几百名孩子寄宿在学校,老师们不仅要负责课上的教学管理工作,还有很多精力需要投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成长上。学而思“手拉手”公益行动希望,有了学习机和AI能力的帮助,老师们能够减轻在备课辅导、作业批改方面的负担,工作强度得到缓解,也可以有更多精力照顾到各个孩子的个性和成长需求。

放眼长远,各方“手拉手”共同成长

2022年学而思通过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向遭受地震灾害的泸定县捐款200万,其中150万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教育领域的重建工作。泸定又是浙江的对口支援县之一,泸定县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和缙云县⻓坑小学因各自是山区寄宿制学校,两校在教师交流、教学项目上已经开展了诸多合作。学而思“手拉手”公益项目首批选择这两所学校,是希望两校教师在学习机资源使用、学习机教室打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共同探索、相互激发。

为了帮助学校老师迅速上手使用学习机,学而思专门派出了产品老师进行现场教学,带大家了解机器中搭载的优质课程资源、精准学体系和智能学习工具等,以更好地与老师的日常工作和学习需求相结合。比如,学习机中的课程视频和知识点讲解可供老师参照,中英文作文AI批改功能有望帮助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而学习机教室则可以在课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学而思学习机产品老师为泸定县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们讲解学习机使用

当前,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扎实推进,大模型+教育在各应用场景陆续落地,不仅让教育行业和产业看到了新的发展前景,也给教育普惠、师生减负带来了更广阔的实现空间。学而思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用科技助力教育进步、教育普惠,希望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能够以学习机为主要载体,通过“手拉手”公益行动展开更多元的探索和实践,让技术为全面育人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目前,捐赠的学习机已经全部送达两所学校。在捐赠之后,学而思会联动学校跟进学习机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效果,进行定向回访、多方研讨等,通过多元举措探索学习机的更多使用方式,让学习机对教师的助力作用落到实处。

编辑:HM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