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八届会议(简称“COP28”)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迪拜世博城正式举行。
11月30日,即COP28开幕当日,在COP28中国角举办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机制”为主题边会(以下简称“边会”)。此边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生态司指导下,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主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野生救援(WILDAID)协办。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陈志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总干事Grethel Aguilar博士、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孙晓华(线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秘书长侯远青、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周爱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首席代表张洁清、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亚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伙伴关系总监Mr.Edwin Seah、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华环保联合会青少年环境友好行动委员会主任谢玉红女士、联合国科学、政策和商业论坛项目秘书处主任Shereen Zorba、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王海华、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主任郭虹宇、中国低碳网副总编辑李小刚、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资深专家王伟康等领导与嘉宾出席本次边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华环保联合会青少年环境友好行动委员会主任谢玉红女士在边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谢玉红女士主旨演讲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议题,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借助COP28的平台,我们呼吁更多民间组织共同参与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陈志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总干事Grethel Aguilar博士分享了协同应对气候与生物多样性的途径与协同模式、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孙晓华(线上)就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民间组织行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秘书长侯远青就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展开主旨演讲。
随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周爱国基于“碳循环经济的NbS实践与研究”、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首席代表张洁清围绕“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协同增效”、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亚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伙伴关系总监Mr.Edwin Seah针对“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协作”也做出了主题发言。
谢玉红女士在边会中正式发布“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公民科学家”全民物种奇遇行动
同时,谢玉红女士在边会中正式发布“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公民科学家”全民物种奇遇行动(以下简称“行动”)。该行动由中华环保联合会青少年环境友好行动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是中华环保联合会携手各界组织、机构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期间发布的“环保民间组织助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行动共识”的迅速响应。谢玉红女士介绍道:“在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核心下,该行动旨在将这一议题深入普及,倡导“人人参与”的互动模式,并将理论有效转化为实际行动。中华环保联合会青少年环境友好行动委员会希望通过搭建以“物种奇遇APP”为核心平台的传播机制,能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该App包括公众版和专业版两个版本。公众版旨在面向广大民众,集成了扫一扫识别、解锁物种图鉴、游戏化任务、交友及生物科普等功能。通过游戏化的背景故事设定,创造虚实结合的活动空间,设计任务奖励机制,引发公众持续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专业版则主要服务于机构与企业,实现生成生物多样性地图和实时数据报告,并注重为企业提供ESG生物多样性议题解决方案,帮助提升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效果。”
最后联合国科学、政策和商业论坛项目秘书处主任Shereen Zorba、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王海华、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主任郭虹宇、中国低碳网副总编辑李小刚、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资深专家王伟康围绕“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中的各利益相关方角色与定位” 进行了圆桌讨论。
现场与会嘉宾合影
据主办方表示,本次边会的核心宗旨是“行动落实责任,经验共享世界”,中国始终坚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当中。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边会会议沟通协同的机制,能够有效缓解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展现大国责任担当。
编辑:HM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