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秘书处代表为华润万家颁发《认可可持续发展企业》证书。根据联合国17条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万家在乡村振兴、绿色可持续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以及社会公益等相关实践成果,全球可持续发展规划师学会(WISDP)为华润万家颁发的《认可可持续发展企业》(“Recogniz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RSDC)”)证书。
据了解,全球可持续发展规划师学会(WISDP)由联合国教科文组(UNESCO)和香港可持续发展学院(HiESD)共同监督,其肩负促进和实现教科文组织的使命,致力于聚焦建设和平,并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华润万家长期以来在社会、经济、环境等领域的可持续探索及实践成果,受到各界认可。
建设
作为国内零售业头部企业,万家秉承“引领消费升级,共创美好生活”的品牌使命,万家从环境治理、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多维度出发,积极采取行动,不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全方位、全覆盖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实践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对美好生活的赋能能力。
基于联合国17条可持续发展目标,万家在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持久的、包容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生产性和人人获得体面的工作和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可持续城市和人类住区,以及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方面都做出了举措。
在承诺保障同事在工作场合的健康上,2022年度,华润万家共开展“中医义诊”“女职工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亲子活动”“足球联赛”等员工活动超千场,涉及人数达9万人。
在优质公平教育上,万家为初入职场的校招应届毕业生提供新员工训练营及更多不同部门学习时间,帮助应届生掌握掌握就业、体面的工作和创业所需相关技能,包括技术性和职业性技能。此外,万家还为乡村儿童提供平等的美术教育设施条件,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截至 2022 年 11 月,共有 13 所乡村学校美术教室落成,受益学生达到 4000 人。2022年美 好流动课堂为乡村儿童提供美术教育共计在4个小学惠及人数超过2千人。
2019 年起,万家通过“星星守望计划”, 聚焦就业帮扶、运动愈疗等,2022年给超过500人提供疗愈活动,至今累计服务尽4万人次,惠及近千个孤独症家庭。同时,在2022年启动“润莘圆梦奖学金”计划,帮助更多大湾区基层家庭学子受到优质教育,以促进充分生产性和人人获得体面的工作方面。
坚持从消费者变化的需求出发,持续迭代创新绿色场景体验
助力“十四五”生态建设目标是每一个企业的责任,华润万家正致力于把绿色可持续的概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优化业务、产品、能源消耗结构,通过负责任的采购、绿色运营、低碳供应链、社会公益、能源降耗等层面上下游的有机结合,并对消费者倡导绿色消费,共同打造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华润万家坚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持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个性化、持续迭代的场景体验。而绿色门店就是华润万家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尝试,首创“绿色可持续标识体系”,让可持续生活理念触达消费者,这也是国内零售业首次系统性推出的可持续标识体系。
2023年上半年,华润万家深圳光明长圳店开业,这也是低碳标杆店。在新店的空间设计上,华润万家优先选用更健康安全的建筑材料,同时对冷链、照明、面包加工等设备进行节能减碳管理,预计年节电超10万度,减碳近90吨。
在供应链绿色转型上,低碳概念店通过提供超千款绿色商品,涵盖生鲜、家庭、个护等多个品类,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以绿色节能与智慧能源为载体打造的万家凤岗配送中心低碳零碳物流园区项目已于2020年落成,借助碳能管理平台进行能源管理和碳能管理,园区已经实现80%的碳排放中和,20%可以通过进行碳交易实现零碳园区。
绿色营销活动上,华润万家从不缺席。2023年开始的可持续社区活动“好孩子计划”,和孩子们、和社区家庭消费者一起关注低碳,在社区门店开展绿色课堂活动,借助全国社群,影响社区消费者绿色生活及消费理念。此外,3月12日植树节启动截止4月22日地球日期间,联合环保机构润智收开展“智换美好生活”旧衣回收活动,在全国62个城市落地活动,回收近700公斤的旧衣物;315期间与CCFA、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在全国超50个门店推出儿童友好货架,为儿童的健康饮食生活提供解决方案,为家庭健康提供安心陪伴。
华润万家采取多元化方式和手段推动,通过对会员的绿色积分奖励等碳普惠方式,鼓励消费者参与“回收再生产”,延长产品使用周期。华润万家提倡未来也需要将碳普惠概念融入到零售业消费场景中,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环保和可持续性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在华润万家结出累累硕果。作为广大市民消费生活的终端,也作为作为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华润万家将一直投身于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行动之中,坚持长期主义,让品牌焕发勃勃生机。
编辑:GJ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