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改革持续深化 智能技术助力英语学习升级

 时间:2023-10-23 16:24:05来源:网络综合

近年来,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关于英语学科地位的争议之声不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三大主科之一,英语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较大,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十分重视英语的学习。然而,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开始对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进行重新思考。

舆论认为,英语学习占据了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但大学毕业后,用之甚少;也有观点认为,因为优质资源分配欠缺均衡,高考中的英语考试,实际上拉大了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之一。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就建议将高考外语科目的分值降至100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提报《关于推进全国中考、高考英语科目改革的建议》,认为应将高考外语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取消初中、高中英语的主科地位。

就有关建议和争议之声,去年9月,教育部曾在官网刊文回复: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更何况,在国际上的众多语言之中,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研究表明,十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全球有20亿人(占据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天使用英语。

因此,一门过硬的外语能力仍然是未来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陈伟志提交的一份关于中考和高考英语科目的提案中指出:掌握英语技能是不会过时的。因为在世界范围内,英语如同数学成为了基础性学科,不需要依赖文学就可以跨国沟通的工具。即使在AI、翻译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掌握英语技能依然是提升生活效率的途径之一。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同样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孩子们不能不学外语。并且,外语学习自有特点,“必须要学到能够阅读、能够交流的程度,否则就等于白学、浪费时间。”针对目前国内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顾明远提出,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让中小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达到能够阅读一般外文资料、能够和外国友人交流的程度,“也就是要达到外语过关。达到这个标准之后,高中想要选修或者免修都可以。”

所以,无论舆论如何争议,家长要思考的依然是如何陪伴孩子学好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当前,随着科技尤其是数字化的发展,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工具已经越来越丰富和高效。智能化的英语学习平台、在线课程、手机应用等工具都能够帮助孩子更加高效地学习英语。在近期热播的“第二届iEnglish英语风采秀总决选”节目中,数十位青少年儿童就依靠“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在日复一日的原版阅读中,基本实现了用英语无障碍阅读和无障碍交流的能力,并在节目中侃侃而谈,用英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荣获“年度口语之星”称号的祖鸿烨爸爸认为,陪伴孩子学习英语,最重要的第一点就是要为孩子创造英语学习环境,让孩子理解,英语就是生活中的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基于25000册英文图书、25000分钟音视频等海量素材,为孩子搭建了一个“类母语”的语言环境。孩子可以在这个语言环境之下,体验国外小朋友的英语学习方式。

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学习工具,孩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英语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这些工具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智能化推送相关学习素材。据了解,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就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得运用,实现千人千面的智能推送,并可以分析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将最相关的资源推送给他们,帮助孩子们更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智能化的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有的放矢的陪伴学习。

英语是一门全球性的语言,是国际交流的桥梁,掌握好英语意味着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交流,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和资源,从而在个人和职业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另一方面,英语学习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学好英语也能够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国际社会。如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中,在“一带一路”共建的十余年间,国家语言教育文化组织间的交流合作蓬勃发展,推动了不同文明的汇聚、融通与发展,未来,语言文化在推进民心相通、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必将更加凸显。

编辑:GJ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