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赋能英语学习 助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时间:2023-10-11 16:23:37来源:网络综合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落幕。“中国式浪漫送别亚运会”冲上热搜,闭幕式继续秉承东方美学,以“人与人”的交往聚焦亚运期间的动人故事,以“人与体”的交融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用一场嘉年华呈现了两个“感谢”,为此次亚运会画上圆满句号。不仅是亚运会的闭幕式向外传播了独属于中国的东方美学,从吉祥物“江南忆”、会徽“潮涌”、奖牌“湖山”,到洋溢江南韵味的亚运场馆,从亚运村“文化小屋”的非遗体验,到累计推出30条城市采风路线……传统文化底蕴汇聚成“中国式浪漫”,传递着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与时代内涵,让外国友人以不同的方式感受着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要表现在盛大活动中,更要深入到日常生活;不仅要用中文传播中华文化,还要主动用外国友人能听得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述独属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近期举办的第二届iEnglish英语风采秀总决选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几位小选手,用英语讲述了他们喜爱的传统文化:从传统节日到寓言故事再到英雄人物,他们从独属于青少年的视角讲述、传播着中华传统文化。

来自北京市的周明霏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精神表示——龙,她讲述到“龙”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凝聚华人力量的精神纽带。

八岁的曲芸萱,小小年纪却已是茶道老手,爱茶的小姑娘讲述了古老的茶道文化。她从自己好奇的“一片树叶”开始,引出了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让人们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刻舟求剑》是一个由成语故事演化而来的寓言。魏亦明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懂得变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个故事不仅让人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让孩子们学到了重要的思维方式。

来自深圳的皮书慧秉着向为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想法用英语讲述了春节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她将春节的形式以及春节中会进行的活动等一一娓娓道来。皮书慧的讲述让外籍成长见证官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春节活动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吃年夜饭蕴含的是“家道文化”——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互敬互爱,家和万事兴......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要求我国应当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同时,也应当将民间、非官方渠道作为有益补充。非官方渠道具有灵活性、独立性等特点,更容易得到其他国家民众的信任,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种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等,打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窗口。新一代青少年逐渐加入到中华文化传播的队伍中。与以往不同的是,新时代少儿群体在传播传统文化时以独属于他们的年龄视角,用英语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故事中娓娓道来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打破了文化传播的门槛。

iEnglish英语风采秀负责人陈佳表示:“不只是参加总决选的孩子具备了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第二届iEnglish英语风采秀吸引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近24000名适龄少年儿童报名,超过9100人晋级复选,其实参与复选,甚至有些因为个人原因未能参与到复选和总决选的孩子,也具备了极强的英语能力。这些孩子都是通过智能学习解决方案学习英语,从而提高了英语水平。”

皮书慧的爸爸表示:“孩子能够有现在的英语水平主要得益于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自己很认同iEnglish系统所提供的母语环境学习方式。孩子想要学好英语听是关键,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出来,只有听得多才能更好地表达。让孩子在拥有海量输入输出的类母语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正好与语言学习的底层逻辑相融洽,也为孩子找到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人机交互等多项革命性的技术飞速发展,在语言学习领域的应用也更为广泛和成熟。iEnglish倡导的是“复杂语言环境中海量可理解性的输入输出练习”,它依托海量的素材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智能测评、智能推送,千人千面的为孩子们搭建了复杂的类母语环境。这种模式很容易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将学英语转变为用英语,提高孩子的英语表达水平,促进养成坚韧品格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未来,智能科技将更全面的覆盖到学习的方方面面。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和兴趣方式,智能推荐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策略,帮助孩子更好的提高英语能力。智能化的学习方式还将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学习者可以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动交流,在学习交流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编辑:GJL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