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火箭喷发的火焰烧红了夜空。此时,14岁的王宁和王安的内心也如烈火灼烧般沸腾。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发射现场亲眼见证火箭升空的震撼场面。此次参观火箭发射,是他们参加中国三星组织的“SFT第九届科普创新大赛冠军团队主题活动”中最震撼人心的一环。
SFT科普创新大赛全称“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是三星在全球开展的教育公益项目之一,2013年引入中国。刚刚落下帷幕的SFT第九届科普创新大赛中,参赛学生们在中国三星的支持下,重点围绕“智能·安全·环保”主题,以“未来太空车”和“智慧社区”两大命题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未来太空车”命题组、“智慧社区”命题组大学组和中学组的冠军团队脱颖而出。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国三星邀请冠军团队到北京、西昌的试验基地、研究院所等地实地考察,希望通过带领学生亲历科研一线参观实践,引导学生坚持科技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科技梦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来自浙江赛区的王宁、王安是SFT第九届科普创新大赛“未来太空车”命题组冠军。通过不断尝试各种设计思路和装置搭建方法,王宁、王安设计制作的太空车最终攀爬到了200厘米的高度,创造了本届大赛中太空车的最高爬升记录。作为冠军,他们跟随中国三星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现场参观卫星发射的震撼画面。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距离航天梦想如此之近,更加坚定了他们科研道路的脚步。
↑学生们参观太空车模型
事实上,从小就梦想成为科学家的王宁和王安已经参与过大大小小许多科技比赛,但中国三星组织的这次活动却带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感受与收获。通过亲历火箭发射现场,他们的科研梦想有了更加具象化的目标,也认识到科研工作需要保持孜孜不倦,严谨专注的精神与态度。当被卫星发射基地中科研人员耐心、乐观、对科学时刻保有充沛激情的工作氛围感染到时,王宁和王安成为航天科学家的新梦想也随之放飞。
科技梦想更应着眼美好生活
如果说王宁和王安的梦想征途是星辰大海,那么来自福建赛区的陈其焜、陈炫、张翔三个人则把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坚信“科技改变生活”。在SFT第九届科普创新大赛中,陈其焜、陈炫、张翔三人聚焦家庭用电安全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免拔插式智能插座——灵息智能排插,最终夺得大赛“智慧社区”命题中学组冠军。而他们的参赛过程与作品也正体现了SFT科普创新大赛的办赛初心,提高青少年发现社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挖掘青少年热爱科技、关注社会的科学探索精神。
而这一次,陈其焜、陈炫、张翔三人加入到了此次活动中。中国三星带领他们来到位于北京的怀柔科学城,参观了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展示中心、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中科院大气所怀柔园。在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建设风貌。在中科院大气所怀柔园,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科研工作,科学家们操作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模拟了各种气象环境。
科研路上的脚步更加从容坚定
吴妍、卢丽颖是SFT第九届科普创新大赛“智慧社区”命题大学组的冠军,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她们在大学阶段已经跟随老师参与了许多学术研究项目。但是,大学毕业后面临的是择业。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的她们,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坚定的从事科研工作,内心充满迷茫。此次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们探索科学、积极实践的精神,引导学生坚持科技梦想,中国三星链接顶尖科研机构的专家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与中国气象局专家交流时,戴云伟老师的话给了吴妍、卢丽颖启发与信心:“做科研应该有趣一点,不要把它变得那么枯燥无聊,要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让她们发现,之前总把科研当成要完成的任务,心理上把科研推向了有趣的反面,因此影响了最初的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她们应该尝试去换个角度看待科研工作,寻找其中乐趣,坚守科技梦想的初心。
↑学生们与气象专家戴云伟面对面交流
回想SFT第九届科普创新大赛,吴妍、卢丽颖等4名选手聚焦社区养老问题,设计了社区衰弱照护智能体系——衰弱筛查装置、衰弱智慧护理(科普)平台。经过此次活动,他们对如何完善自己的作品又有了新的想法,也看到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吴妍说:“这趟旅途起步于‘科研’,却也不止于‘科研’。希望我能够保持在这里学习到的勇敢和自由,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探索,始终记住在西北戈壁滩上被群星包绕的内心平和。”
SFT科普创新大赛主题研学活动是中国三星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又一次创新探索。多年来,中国三星始终秉承“人才第一”的核心价值观,以创新为DNA,以多种形式的赛事、主题活动为科技教育探索创新方法和路径。未来,中国三星将持续支持举办教育公益项目,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GJ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