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迎来外出务工返乡潮。这个遍布布依族、苗族、彝族、仡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偏远乡镇,随着一批批返乡村民的归来变得热闹非凡。刚从外地回村的李德亮欣喜地发现,村寨里多了一盏盏路灯。“以前晚上7点后就不想出门。这次过年回家,家门口路灯亮了,晚饭后更愿意走走亲戚、拉拉家常,年味儿更浓了”李德亮说。
1月中旬,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推动改善乡村照明环境,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政府的支持下,欧普照明发起爱心公益“微光行动”,以盏盏路灯照亮游子归乡之路,以点点光明谱写为民情怀。
欧普照明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爱心企业”授牌
改善乡村照明环境,将健康光带入贵州山区
牂牁镇位于六枝特区西南部,全镇人口2万多人。该镇少数民族众多,占人口的85%,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与孩童留守于此,镇村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老旧,部分村寨存在主干道路灯缺失、损坏,辅路没有路灯等情况,村民劳作后常常摸黑回家,几乎无夜间活动。
为切实解决当地村民夜晚出行难、夜间活动少等“难题”,欧普照明此次向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沈家村、半坡村、大补王小学、簸箕田小学捐赠太阳能路灯、投光灯、教室用灯累计200套照明设备,覆盖200多户村民、400余名学生,通过开展乡村亮化工程,改善乡村道路、校园照明环境,为当地村民及学生打造健康、舒适的光环境。
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牂牁镇沈家村
前期,为更好满足当地的照明环境改造需求,欧普照明相关业务人员奔赴六枝特区,先后走访多个村寨、学校,了解灯具缺损情况、勘测现场地形,针对当地原有路灯过于分散、公共休闲场所缺少照明设备、部分教室用灯不符合国标等情况,制定出一套照明改造方案,最终在不到一个月时间,让牂牁镇在春节前实现“千家万户灯火辉映”的热闹景象。
作为照明行业的领先者,欧普照明在致力为大众、商用及道路领域用户提供专业照明解决方案的同时,更提倡“以人为本“的健康光环境理念,推出了“生态光”光谱专利技术,让人们在欧普的各类专业光照下享受健康生活。2022年12月,欧普照明发起“中国家庭健康光环境”倡议行动,倡导社会重视“健康光环境”。此次“微光行动”作为“中国家庭健康光环境”行动的延续,更是欧普照明将“健康光环境”理念从城市传递至乡村的一次探索实践。
安装工人为教室安装符合国标的教室用灯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欧普照明始终关注着人居照明环境的改善,并致力通过专业、健康、科技、智能的整体照明解决方案,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多领域创新研究,引领照明行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道路照明是助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以前晚上没有很多路灯,村民晚上出门都是打手电筒”, 牂牁镇半坡村村支书邓召云说。欧普照明“微光行动”的到来,以专业照明解决方案,实现了路灯间距标准化。曾经稀稀拉拉的灯光,变得整齐而明亮。随着乡村光环境的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日渐丰富起来。老人围在一起跳广场舞,孩子夜晚也能一起打篮球,还可以串门访友,就连返乡的青壮年也在赞叹家乡建设越来越好。
乡村道路照明关乎村民的日常生活,城市道路照同样影响着每日出行的人们。作为照明领域的标杆企业,欧普照明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数字化城市建设号召,积极探索智慧道路照明发展。刚刚过去的2022年,欧普照明道路照明方案已陆续应用在上海、苏州等城市建设项目中,为推动当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在探索智慧道路照明的同时,教育照明也是欧普照明关注的重点。欧普照明积极探求光品质、光健康地突破与创新,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了生态光光谱中的“专注光”— 有助保障用眼健康、提升专注力和阅读速度,并已运用到部分产品中。此次欧普照明通过 “微光行动”走进牂牁镇,也是为了改善乡村校园照明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除了产品的更新迭代,欧普照明还以科研实力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其参编的《中小学教室照明技术规范》入选工信部示范项目名单,该标准的制定不仅顺应了国家对教育重点关注的潮流,更为打造学校健康照明环境、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当下,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并为新时代乡村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与重点。作为中国照明行业的标杆,欧普照明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牢记企业社会责任,致力开展乡村公益2022年年初,欧普照明就曾为河北省承德县刘杖子乡孟家庄村捐赠了64套照明设备,让这座位于燕山深处的村子焕发出熠熠光辉;如今,欧普照明走进贵州大山,为牂牁镇的村民带去光明与生机。
一束微光,就能带来温暖和希望。欧普照明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健康照明角度出发,推动在城市和乡村打造健康、专业、舒适的光照环境,构建和谐宜居公共空间。未来,欧普照明还将持续开展“微光行动”,以专业优势助推行业发展,以企业职责担当公益使命,用光点亮中国,为乡村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ZZH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