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学校是没有什么课外书提供给我们的,能把正常上课的课本发齐就已经很不错了。”42岁的曾海祥回忆起自己读小学时的课外阅读条件,不禁有些感慨。
即便如此,有些学生也会自己创造条件去阅读。以线描为主的图画占据大量篇幅,再辅以凝练的文字脚本,东汉末年群雄的斗智斗勇、封建背景下四大家族的兴衰、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艰险,纷纷跃然纸上。这便是他印象中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小人书。
“大部分同学家里比较贫穷,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小人书,都是向家境较好或者有当工人父母的同学借的”,从曾海祥的描述中,仍依稀可以看见那个年代资源匮乏带来的隐痛,“好在我学习比较好,同学们也乐意借给我看。”
30年过去,乡村学校的面貌不断变化,但或旧或新的困扰依然存在。
向前
学校没有围墙,许多地面都是将黄泥简单夯实,下雨时容易泥泞,遇到干燥的天气又尘土飞扬。教室窗户是木制的,没有玻璃,每到冬天,呼啦啦的北风便肆无忌惮地灌进来,学生们都冷得缩成一团。
“房顶是瓦片铺成的,一到下雨,课室到处都漏雨,需要自带脸盆或者桶来装水。”这是曾海祥回忆中儿时的安田小学。毕业24年后,他回到这座粤北山区的母校担任校长,学校已经焕然一新:混凝土结构教学楼、铺着塑胶跑道的运动场、单独开辟的图书室……
而这样面貌的乡村学校如今并不少见,随着乡村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乡村学校硬件明显改善已经成为教育者与研究者的共识。
“实地调研让我们看到乡村教育已经摆脱了破败的桌椅、陈旧的教室等硬件落后的面貌,”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在对《中国乡村教育观察报告(2021-2022学年)》的解读中有所总结,“在国家支持、社会帮扶下,制式操场、图书室、专门教室以及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场地纷纷补足,乡村学生的校园生活场景正在一一铺陈。”
乡村学校阅读的发展也得益于此。2021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根据需要建设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打造温馨校园”。
立星小学校园
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的立星小学,距离县城约6公里,学校现有一间图书室和一间阅读室,图书室有4860册书,阅读室有3000多册书。
“图书室的书大部分是政府教育部门下发的,有些是学校自行购买,”立星小学校长覃岚介绍,“阅读室的书大都来自公益项目‘阳光关爱·i读计划’的捐赠。”
“在校园阅读基础建设方面,校园图书馆等阅读硬件设施逐渐普及。”根据南网知行教育发展基金、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于2022年11月底发布的《2022年乡村小学阅读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乡村小学阅读报告》),有超过五成的小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有图书馆和班级阅读角。
与阅读室同步建设起来的,还有阅读课。立星小学的阅读课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下午,安田小学则设置了晨、午的课外阅读环节。
“还会由班干部根据学生的一些需求,从图书室拿到一批书后放到班级图书角,同学们可以自由借阅,一个月之后再换另一批。”曾海祥为学生们设置了多层次的阅读体系,“也可以去图书室借书回家看”。
即便如此,《乡村小学阅读报告》显示,虽然乡村小学生对教材、教辅以外的课外纸质图书阅读率达到93.5%,但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3.27本,与全国小学生平均10.21本的图书阅读量存在较大差距。
“从今年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乡村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阅读基础、阅读载体和阅读引导上”,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乡村教育观察报告(2021-2022学年)》调研组负责人赵明鑫介绍。
立星小学的学生在选择图书
顺势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学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但大部分学生就是不怎么喜欢看书。”5年前,曾海祥刚回到安田小学,他发现学校的情况和自己想象的有些出入。
同样的认知也出现在湖南一所乡村学校的老师董向辉身上,他表示,虽然学校设置了班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中也存放了几千册图书,但“如果是学生自主来借阅图书的情况,低年级的可能会多一点,总体而言都很少”。
根据董向辉的观察,学生对知识性图书阅读的冷漠是造成学校图书室冷清的重要因素。《乡村小学阅读报告》的调查数据也佐证了他的想法,乡村小学生最喜爱阅读的课外书类型为“卡通漫画”,选择比例高达34.7%,娱乐化的阅读取向较为明显。
“大多数孩子看课外书只看插图和情节,走马观花,做读书笔记的更少。”覃岚一度发现阅读课的推动较为困难,在她看来,乡村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积极性不够,存在的问题多且复杂。
安田小学校园
不仅仅是图书选择的问题,电子产品的“外部竞争”在新一代乡村青少年中影响更加深刻。
“现在电子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廉价,也比较普及,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比较大。”赵明鑫在对农村的实地探访中观察到,有乡镇通讯店铺中展示的不知名品牌手机,最低配置只需要175元,店员一再保证可以同时聊微信并刷短视频,如果想要打网络游戏,只需要再添一百元即可。
在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小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5.0%,且除小学外,其他学历段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于城镇。
电子产品的介入不可避免地抢占学生的阅读时间。《乡村小学阅读报告》显示,有两成左右的乡村小学生表示,自己因为“更喜欢看电视、玩游戏”而不读课外书或不经常读课外书,42.2%的家长也认为这是影响自己孩子阅读的首要因素。
“追求趣味性是孩子的天性,老师需要做的是顺势而为,并非逆水行舟。”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商凝瑶提出,“我们之前做了一些调研,孩子每天有8-9个小时在学校,对于孩子阅读而言,学校的引导至关重要。”
如何“顺势而为”?专业、生动的课外阅读指导并非老师的“天赋技能”,部分乡村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认知也尚待转换。
“特别是一些年长的老师,教学模式和风格基本上都固定了,很难再去改变。”曾海祥坦言,“如果有一些比较直观的呈现,例如示范课,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去改变自己。”
实验
面对乡村阅读的困惑,公益的力量正在显现。
2019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东风日产、南方周末联合发起“阳光关爱·i读计划”,并将“乡村儿童阅读推广”作为项目的核心,从多个维度共同展开新的实践探索。例如,为乡村学校送去符合青少年阅读兴趣和阅读规律的课外读物、集阅读和上课一体的阅读室。
在配备图书之前,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还会特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校学生对图书种类的喜爱情况,结合专业评估和推荐,力求在捐赠图书时能够有的放矢。
据介绍,截至2022年12月,“阳光关爱·i读计划”在全国13个省份建设起16间“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共计捐赠超过5万册适合小学生及教师阅读的新书。
精而实,是这组数据传递出的公益形象。一场着力于改善乡村阅读现状的公益性“实验”,以优质的硬件支持为基底,再邀请各界文化名人和专业志愿者给学校带来公益课程,给乡村学校的阅读课堂辅以软性引导。
“我们人类先对动物有善意,不去伤害它们,这个友好关系就慢慢地建立起来了,动物就会把我们当成朋友,有什么需要,都会来找我们。”
粤北连南瑶乡,温和的女声娓娓道来,与窗明几净的教室一起,被糅进了这座古朴的村小。“大象羊妞”被人类救治的故事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陈贝儿、曹雪及专业志愿者为学生带来精彩课程
这是呈现在安田小学的一堂阅读课,中国香港TVB主持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陈贝儿以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开篇,带领孩子们探索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也让他们认识了濒危的雪豹和亚洲象。
“我就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而且学到的知识也非常多,”一旁的曾海祥被学生们的反应触动,“这些领读人和志愿者的教学方法和我们农村老师上阅读课是完全不一样的,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与陈贝儿同来的,还有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冬奥会“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以及多位志愿者。他们以各具特色的阅读课堂,多角度启迪学生对书本的兴趣。
“通过这些课堂,我们知道了怎样去指导孩子们阅读”,2019年,“阳光关爱·i读计划”就已经在立星小学落地,通过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音乐歌唱家龚琳娜等带来的课程,覃岚感受颇深。
在赵明鑫看来,公益的使命是对社会问题加以持续性“干涉”,放置于乡村青少年阅读这一场域里,图书的管理是实现阅读资源可持续施为的重要保证。
在其与团队的走访、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乡村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一般由学校自主安排语文老师或行政人员兼任,安田小学和立星小学亦不例外。
对此,覃岚表示,这些兼职的管理员负责的日常工作也很多,还要兼顾图书室的日常维护,“有时候也顾不上,觉得很无奈”。
“重点是这些人大部分确实不具有图书管理的能力,”赵明鑫直言,“有兼职的管理员在调研中诉苦‘真不知道咋管’。”
持续
班级、姓名、所借书名、借出时间、预借阅时长、归还时间,不大的本子上罗列着学生们在图书室的借书情况,董向辉所在的学校,便是依靠这样一本“借阅登记本”,完成学校的图书管理。
偶尔被问到是否有专门的图书管理系统时,他语气轻巧:“哪有那资源。”
2022年暑假,“阳光关爱·i读计划”走进广东清远、四川凉山、甘肃天水、山西吉县四地的乡村小学,不仅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阅读室和琳琅满目的书籍,也带来了涵盖全校人员的借阅管理系统。人手一张借阅卡,管理员轻松操作,便可将学生的每一次借阅都记录于系统之中。不仅免去了过往繁琐的手工填写、核对,也让追踪学生借阅情况真正做到有据可依。
事实上,数据化的借阅管理方式,从2019年“阳光关爱·i读计划”启动开始便延续至今,也沉淀成值得深入挖掘的借阅大数据。
项目今年11月发布的《乡村儿童阅读档案》显示,“大中华寻宝”系列漫画的借阅次数遥遥领先。而这份统计图表的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乡村学生的阅读倾向:虚构多于非虚构,漫画最受欢迎,童话故事、小说和科普百科也颇为热门。
从多所学校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乡村学生不愿意阅读和阅读环境的一些问题都正在改善,学生们慢慢地喜欢上阅读,学校的阅读氛围逐渐形成。
2022年,“阳光关爱·i读计划”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安田小学、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井儿小学、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高窑小学、山西省临汾市吉县祖师庙小学建成四所崭新的阅读室
孩子们捧着自己喜欢的图书,低头安静地阅读,从神态各异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沉浸:有的嘴角悄悄上扬,笑眼微眯;有的眼尾耷拉,神色悲伤;有的双唇紧抿,甚至会似有憎恶……
“说明书中的情节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书本里的内容产生了共鸣。”在推动阅读和日常管理中,一位乡村小学校长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十分专注。
一场整合多方力量并关注乡村青少年阅读持续、有效发展的公益探索初具体系,公益组织以其规范的项目执行、严格的财务制度,保证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媒体挖掘更广泛的专家资源,开拓阅读推广的思路,企业的支持为项目的可持续性“保驾护航”,三者相加,实现的是大于三的成效。
如今,年关临近,各地中小学陆续发布放假通知,校园即将步入沉寂,学生们一年的学习结束,“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也将完成这一年的使命,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挑战。
立星小学的学生在“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翻阅书籍
不过这些对安田小学和立星小学的小朋友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正忙着挑选寒假做伴的“书朋友”。“这是跟电子产品争抢孩子们时间的一次胜利”,赵明鑫虽然乐见这种情况的发生,但仍不乐观,“乡村青少年阅读这件事情太复杂了,‘敌人’不只是电子产品,还有留守带来的孤独、愚昧观念的束缚……”
“阳光关爱·i读计划”的乡村青少年阅读实验正在形成有效路径,从一本本图书开始,到一堂堂领读课,再到图书室上空辗转的数字信息……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更多底层问题不断涌现,但公益行动的进化也持续进行。
公益力量的探索或许仍将面临诸多考验,而阅读推广给乡村青少年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和眼界,还有更为积极的精神面貌,正如曾海祥所观察到的:“孩子们变得自信了,回答问题还是比较有条理性。”
编辑:ZZH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