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监管与企业自律专题报告》发布会为监管和企业自律给出方向和良策

 时间:2022-12-20 11:24:56来源:网络

12月16日下午,《2022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互联网平台监管与企业自律”专题调查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由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组委会主办,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承办,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副秘书长阙天舒主持会议,多位领导、专家和业界人士出席会议,当日同步线上收看累计22万人次。

领导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名誉院长方滨兴

大会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名誉院长方滨兴发表致辞并进行了高度提纲挈领的讲话。方院士总结道“党的20大胜利召开,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新时代网络安全建设指明了方向。今天要发布的专题报告集中反映了2022年网民对互联网平台监管情况的新感受,展现了我国互联网平台监管与治理的现状。他总结了本次发布会具有“提炼数据价值,亮出监管新趋势”“提出对策建议,亮出监管新思想”及“构建专家论坛,亮出监管新视角”三大亮点,并指出“互联网平台监管与企业自律始终处于进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裂变式创新,将带来发展的机遇和新的监管的问题。”最后,方院士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主旨报告

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传颖

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传颖发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未来互联网发展》主旨报告。他针对大变局的国际形势下进行分析,认为未来国际社会是新兴科技和网络安全占据主场的角逐,社会规制、治理模式竞争等方面都对结局产生影响,当多重影响叠加时,监管必然加强,表现为“立法活跃、技术标准规范、部门章程细化、网络安全领域内容全面修订”,并剖析监管的主要逻辑,提出总体安全观下互联网监督的重要性,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维度分析监管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监管带来诸如“叠加效应、沟通缺失、思维僵化、民族主义”的问题,因此在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时,要注重良性沟通,即“企业与监管部门主动沟通,注重自身智库的作用,采用新的治理理念和模式,理解复杂的决策体制”。

报告发布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院长齐佳音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院长齐佳音发布本次《“互联网平台监管与企业自律”专题调查报告》。她分析报告的背景和目标,提到随着互联网平台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衍生出来的问题妨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如互联网平台通过垄断获取超额利润,通过不规范经营来遏制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及散布不良信息和大数据“杀熟”等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等等诸多问题。而通过本专题调查有助于完善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制度、引导平台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主体责任,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通过对数据人口学特征和网民选项的各类型分析,齐院长强调互联网平台仍需加强自律,并总结了四点结论,分别是:

1.网民表示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情况得到改善但仍然堪忧;

2.仍有超五成的网民认为互联网平台上的网络欺凌现象严重;

3.仍有网民普遍反映遭遇过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杀熟现象;

4.互联网平台垄断行为和不规范经营问题仍然存在;

她分析监管现状现象的表现,归纳出四点;

1.网络营销账号、信息发布检查、网络谣言的监管效果明显;

2.反垄断治理与平台合规自律情况有所改善;

3.公众网民对互联网平台处理投诉的评价持续向好;

4.网民对不同的互联网板块监管效果评价均较为满意。

她客观分析目前监管存在的六点问题为:

1.平台责任不落实、监管要求不够具体、行业自律不足等因素是继续影响营销账号监管效果不好的原因;

2.平台监管尺度不清晰、不准确以及执行上机械化一刀切是主要影响平台合规检查效果不好的原因;

3.在网络谣言监管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权威声音供应、舆论把控能力以及对公众权利的保护;

4.引导网络舆论正确发展的方式复杂多样;

5.在行业领域上,网络社交、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领域仍存在较多问题;

6.新兴业务:“直播带货”类应用需要得到进一步监管规范。

随后,齐院长延伸分析到“政府部门对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的治理措施程度越高,则公众网民越认为互联网平台的监管越到位”“随着大数据杀熟程度的增强,反垄断治理程度与公众网民的监管效果感知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增强”“随着企业自律力度的增强,反垄断治理程度与公众网民的监管效果感知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减弱”。

齐院长在最后总结分析中说“总体上,公众网民对不同的互联网版块的监管效果评价均较为满意;现阶段互联网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良信息泛滥、网络欺凌、大数据“杀熟”、垄断及不规范经营;平台责任不落实、监管要求不具体、行业自律不足仍然是今后互联网平台监管需要攻克的难题”同时给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1.监管政策:继续完善制度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2.监管环境:引导网络舆情正确发展,提升网民网络素养;

3.监管手段:重视技术监管的手段,防范数据滥用;

4.社会治理:正确引导企业合规自律,加快健全投诉监督渠道.

主题演讲

山东大学法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宋保振教授

结合报告阐述的现状和问题,山东大学法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宋保振教授分享了《网络社会治理:技术与法律的互动》的主题演讲。宋教授从“网络社会的深度变革、传统治理的现实挑战、法律与技术二元互补、二元共治的模式选择”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从网络社会的时空结构、权力逻辑和人际关系三方面层层剥笋般阐述网络社会的深度变革,并过渡分析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从而进一步阐述法律与技术二元互补前提是回应现实需求,基础是两者在网络治理中相互支持,并简要概括了技术与法律深入融合的实践。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傅湘玲副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傅湘玲副教授进行《开源情报分析中的企业风险智能监测》的专业性主题分享,她分析企业风险预见的数据传统以企业的工商数据和内部经营等数据为主但互联网中的海量开源数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同时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通过构建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能赋予机器在通用或特定领域的认知智能,直观地呈现企业、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企业风险预测、关联企业分析等工作。紧接着,傅教授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路线分析,剖析开源数据的处理与实体关系抽取,进一步讲述了融合法律文书的企业风险知识图谱以及开源情报分析中“人在回路”范式研究及在企业风险预见中的应用,给出了非常专业化的指导方案。

圆桌论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职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教授朱宏淼主持,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传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院长齐佳音、山东大学法学院宋保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傅湘玲副教授教授共同参与了圆桌论坛,本次论坛采取开放形式,主要以与线上网友交流互动为主。各位专家耐心地解答了网友热心关注的问题。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当网友询问疫情期间虚假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十分严重,网民深受其害,对这个问题的治理有何见解?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院长齐佳音答道:这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疫情的发展,不断出现谣言。我们国家很多辟谣平台,十条优化后,各个省都有辟谣平台而且回应得特别快,这是三年疫情冲击下,政府在信息治理方面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还有一类失真信息,很难界定,数量特别多。我在解读报告时,发现公众给了许多投票,主流发声不够,当下需加大主流平台对于大家关切的问题加大音量,主动发声,增加信息量。网上的不良现象我们既要去治理,同时作为网民,我们也要逐渐提高我们的个人网络素养。

针对网友提问的“如何解读点赞不良信息会被追责”, 山东大学法学院宋保振教授解答道:关键是在这个不良信息的一个界定上。先对这个信息本体进行一种界定,后续才会涉及到我这个点赞到底是追责以及不追责的问题。那么在他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是属于我们的互联网转播。所以说这一个规定,它本身有些不明确。

除了线上热议的问题,各位专家考虑到时间关系,还将网民的其他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并在后台给出进一步的答疑解惑。

大会总结

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副秘书长阙天舒

最后,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副秘书长阙天舒做了发布会总结,从技术、市场、政府三个层面的治理视角,并多次奉献金句,提到“在盘活已有数据资产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和吸收新的大数据,构建国家级大数据。织起一张互联互通的网,让大数据流通起来,消除这个信息孤岛,不断吸收最新的数据。” “互联网监管与企业治理形成价值的绝对性通道。那么需要政府与企业合力共建,首先解决好市场问题,第一,就是注重市场。第二,注重企业信息的规矩与主体权益保护的均衡。第三,要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保护之间的均衡。”并充分肯定了2022年《互联网平台监管与企业自律》专题报告的智库价值。

2022年的《互联网平台监管与企业自律》专题报告发布会自此落下圆满帷幕,大会对报告分析全面、精准、客观、细致,并从不同维度,站在社会不同人群的视角给出方案,注重思考政府、企业和网民三者之间合力共建的方式,注重与网民连线沟通和对话,为调查活动专题报告发布会开启了不一样的“亲民”范式。

编辑:GJL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