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的2022,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不平凡

 时间:2022-12-15 14:15:49来源:网络

随着最新防疫措施的调整优化,小区写字楼、公共交通、超市商场等纷纷告别健康码,这意味着我们正式迈向了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

中国有句老话,患难见真情。在这三年的特殊时期,我们共同经历了至暗时刻,也一起见证了无数带来温暖与力量的微光。

这些在黑暗中闪耀着微光的群星,往往来自于身边平凡的岗位与普通的人。他们可能是无惧风险的外卖小哥,或是连续加班的超市员工,亦或是平时点头之交的邻居。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隐形英雄,默默无闻的超市成了疫情期间我们生活信心的“稻草”。这三年,华润万家的员工们坚持走在了保供第一线,每一份生鲜食材,无论单量有多大,都平稳地送到社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运转;

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为华润万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邻居之间的互相帮助,对超市员工付出的体恤,超市不再只是买菜的场所,是快节奏城市下,连接每个个体的中转站。

2022年,这些微小和温暖的故事,发生在万家,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一场场硬仗

今年年初,刚下班的李景华就看见小区物业群的消息在疯狂闪烁。

他下意识的紧绷了神经,知道小区可能要被封控了,一看群,果然在他的料想之内。

一股焦灼的情绪从心里涌出,随即而来的是一个个待解决的问题——“冰箱里的菜只能吃到第二天,现在这点了,超市里菜是不是都被抢光了?”“隔离的日子不确定,后续的物资自己该怎么解决?”

先是去了常去的几个超市,能够挑选的食材的的确不多了,一个人在超市打转,李景华感到愈发心急。

令他意外的是,在“萬家”平台上下单后,订单很快就送到了,从骑手手里接到食材的那一刻,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而在这背后,是一场场实打实的硬仗。

3月4日的凌晨,韩宗红接到疾控的电话,华润万家春风店一楼暂停对外开放,涉及员工要求居家隔离监测人数达134人,这样的情况下,生鲜商品可能无法正常保供。

作为美食部经理,韩宗红立马想到调整二楼可利用位置,将生鲜全品类移至二楼,同时安排增设临时收银台、一楼超市出入口引导员、增加顾客购物指引标识……几小时内,做好了保供的前期工作。

面对单量剧增的问题,尤其是生鲜的验收、上货以及打称,这些事情都需要大量的人员调配,“当天我就制定职责分配表,也打电话从莲塘和翠竹分店调人,尽量有序地安排下去。”

韩宗红深知,在突发情况面前,慌乱是最要不得的。

一家超市,不仅承担着日常居民生活的运转,在紧急时刻,更应该成为保障市民生活的后盾,“一家小超市连接的是好几个社区,辐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作为经理,时刻要知道自己肩上的职责。”

早上9点半,猪肉、蔬菜和水果陆续在春风店里上架,看起来似乎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只是韩宗红和同事的眼中,多了一丝往常不常有的疲惫。

疫情时刻下,万家的力量不局限于深圳,在全国各地,都走在了保供的第一线。

在上海疫情的严峻时刻,近邻的江苏昆山市也受到了影响,位于昆山市的华润万家前进店抗疫保供压力激增。

作为经理,朱华一边积极与政府防疫部门接洽沟通,一边不辞辛劳每天5-6趟赶往高速路口接送车辆,保证一日三餐的果蔬肉蛋奶等生活物资顺利到店;

八月底以来天津爆发疫情,作为华润万家天津友谊路店店长,申楠带领员工紧急筹备物资,线下保供河西区景兴西里、纯真里、桂江里、三水南里等社区。

其中景兴西里和桂江里的居民户数达到4千以上,在订单量激增的情况下,申楠和团队打通物资运送的最后一公里。

万家人,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老百姓的“菜篮子”。

“他们像家人一样”

就在这个月初,当大家开始回顾这三年的种种经历时,李景华发现,自己在地图上标记过最多的地方竟然是超市。

疫情反复,担心封控的他习惯性的去超市转转,万家总是他的第一选择,“上次封控后,觉得这家品牌在物资供应上做的很好,离我家也近。”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看到华润万家的员工在小区门口,引导老人如何下载app以及填报健康码信息。

老人理解起来有点慢,但华润万家的员工都特别耐心,“你能感受到他们在很真诚地为社区服务。”

疫情封控期间,李景华时常看见半夜十二点多,小区群的消息还在闪烁,“都是下单,发货重复的的问题,但万家员工每一条都会回复。”

超市去的多了,他和店里的员工也慢慢熟络起来。知道他平时下班比较忙,前一天,万家店里的员工都会提前问他,“要不要留一份排骨给你?”

日常的对话里,是生活里小小的温暖在奔涌,更重要的是,李景华也逐渐的了解到,作为一个超市普通的店员,每个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普通的事。

清晨开始,超市里的员工就要负责商品的验收、仓库清点和卫生管理,货物要一件件地搬运到货架上;

遇到了线上订单的高峰时间段,商品的打包、配送和补货都是连轴一起出现,很多时候连喝口水的机会都没有。

最让李景华印象深刻的是,他知道社区附近万家的店长,在3月的疫情期间,因为其他员工隔离在家,这位店长在一个人在店里直落了一个半月。

每天就是在超市里打地铺,一个人负责订单的订单积压、配送延迟等各种问题,通宵收获,“无法想象当时他的压力会有多大。”

疫情时刻,这位店长也成为沟通社区的桥梁——“送单太慢,顾客这边会打电话会催,系统这边没分配好,骑手接单接不过来,大家都是急躁的状态,我作为中间者,我肯定双方都要去协调沟通,让事情更快地做好。”

而很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付出的心力也是最大的。

物资打包好的订单信息,万家的员工要重新核对小区名和手机号,再把同一小区的归到一块,“时间赶的时候,你看到几双手哗啦啦跟机器人一样,停不下来。”

个人的付出,也意味着要牺牲家庭生活。

李景华记得,在店里直落的一个月,店长自己的小孩也发烧了,但是根本没时间回去看,“心里难受担心,妻子一个人在家照顾,肯定不是滋味的。”

据统计,在今年的疫情期间,万家有超过一千三百万人次驻店——数字背后,是每一个家庭的付出,是万家人对民生的一份份承诺。

了解这些故事后,李景华突然意识到,什么叫“附近感”——这个前段时间总是被拿来使用的词,这个词背后,是个体对他人生活的理解,“你会觉得这不只是一个买菜的地方,这些店员参与到你的日常生活里,你懂的他们的苦处,跟家人一样。”

在快节奏的深圳,这种情感尤为珍贵,“疫情让我看到很多以前忽略的东西。”

“这里有安心,更有暖心”

谁也不曾想到,一家家普通的超市,会在这三年里如此牵动人心,更能给社会带来鼓舞人心的力量,以及直击人心的温暖。

李景华是广西人,家乡盛产芒果,他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就爬到树上,拿个篓子把芒果往里装,这是童年里最快乐的记忆。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能吃到各地的美食,只是来深圳七八年,家乡的那份滋味,似乎消失在记忆中,“口感都一般,要么太涩,要么就是放太久,回到家已经坏了。”

直到常来万家后,买了几个百色芒果回家尝尝——味觉的享受出乎他的意料,一口咬下去,特别香甜,“吃完牙尖都是芒果的香味。”

不仅仅是水果,在李景华眼里,万家的生鲜蔬果永远都是最新鲜的,“青菜就是原原本本的味道,随便开水烫一下,清甜的味道就冒出来了。”

作为有家庭的人,买菜囤菜成为陈灵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她观察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出现小区要封控的消息,在万家采购的顾客似乎并不着急,慢慢悠悠地,跟平时似乎并无差别。

一次,她跟邻居在万家遇到了,说起这个现象,邻居笑呵呵地说,“不管刮大风下大雨,还是疫情,你肯定能在万家买到菜,所以急个啥?”

陈灵觉得,一家超市可以给周围居民这样的安心感,实属难得。而华润万家强大的供应链系统,是这份安心感的来源。

在多年的经营下,万家建立了全国、省级、市级三位一体的供应链体系,将运输动脉触及到全国的各个角落。同时,万家将仓储物流和供应链方案精细匹配,保证物流渠道的顺畅。

而在商品供应上,万家通过自身平台资源寻找、对接更多商品源头,保障商品能有序、稳定的供应。

尤其是在2月初深圳疫情的特殊时刻,紧急调配广州、珠海地区采购与供应商驰援深圳,重点民生商品供应量按平日5-10倍准备。

而通过着力打造“萬家”APP,万家链接了包括实体店、社群、社区、团购渠道,实现全天候线上线下的高效服务。

现在逛万家超市成为李景华最大的爱好之一,暖色的灯光,透亮的蔬果,作为打工人,看到这些景象就让他感觉到很放松。

某个时刻,他突然意识到,无论是平淡的生活,还是疫情艰难的时刻,都有这家超市的身影,成为他城市记忆里重要的一部分。

如今,公交地铁正在回归拥挤,马路街道也在重返热闹,那些三年里牵动人心的超市,也会回归成烟火的日常。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孤岛。然而世界上没有超级英雄,只不过是无数个如同华润万家这般坚守岗位的凡人,在同时用力的发光,

2022年的最后,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愿寒冬不寒,温暖依旧。未来的日子,我们一定要安心地生活,好好地吃饭,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变得有滋有味。

编辑:ZZH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