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为让乡村孩子享受有质量的教育,12月10日,十年来坚持在中国偏远乡村发展在线支教的U来公益携手STEAM课程教育机构创世思萌举办线上公益日活动。活动不仅展现了注重跨学科的STEAM课程及理念,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而且为偏远山区孩子的STEAM教育募集了资金,有助于让更多乡村孩子体验高品质的STEAM思维启蒙课程。
四大活动环节,展现STEAM课程品质及理念
线上公益日活动共有优苗(STEAM三个月的学员)成果介绍、STEAM教育理念及模式的宣讲、STEAM示范课程《点赞机器人》和科技探索嘉年华四个环节。
活动经过一段有趣的暖场互动后,迎来了首个环节。U来公益介绍了优苗(STEAM三个月的学员)项目成果。目前,U来公益已经联合创世思萌在30多所乡村学校开展远程STEAM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孩子们沉浸在STEAM项目教学中,不仅有趣,也增长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优苗孩子的分享中,我们可以感知到,项目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飞速提升,《STEAM课程》利用工程、科学、数学、技术等跨学科知识,全方位提升同学们动手探究、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随后,活动迎来了注重动手能力的STEAM示范课程《点赞机器人》。本款制作属于“仿生机器人”,利用机械结构模仿蠕虫的爬行动作行走爬行。许多孩子跟着老师学会制作点赞机器人,不仅锻炼想象力、观察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工程机械的了解,还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探索精神。
接下来是STEAM教育理念及模式的宣讲。据介绍,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它注重跨学科学习和动手实践,在玩中学、学中玩,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目标,是当今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STEAM课程基于4C(Creativity创造力、Critical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Collaboration合作和Communication沟通)核心素养,发挥儿童天生的特质,激发与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科技探索嘉年华。期间,教学老师推出了富有创意的意面棉花糖挑战赛,要求在18分钟内用20根意面、1块棉花糖搭建“意面棉花糖塔”。此次挑战赛利用意大利面和棉花糖动手搭建立体结构,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追求更高更稳固的结构设计,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结构设计能力。不少孩子通过此次教学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不断尝试和改良,从而设计和搭建理想中的“摩天大楼”。
STEAM乡村推广,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加入
相信大家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课堂的丰富多彩。然而乡村教育的不均衡,加上老师家长认知有限,导致STEAM教育在国内尤其是在乡村普及率非常低,大部分的孩子仍未得到此类高质量的教育。为让更多乡村孩子也能体验这类课程,活动期间,线上开通了家长们的捐赠通道,吸引不少家长慷慨解囊。所有费用都将用于给偏远山区孩子上STEAM课程使用,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据了解,十年来,U来公益坚持在中国偏远乡村发展在线支教,旨在让每个孩子享受平等而有质量的教育。自2012年起,U来公益在中国偏远乡村开展教育现状社会调查,2014年1月开始在线支教项目,2019年注册上海优来公益基金会,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专业组织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帮助落后地区学校改善学习条件,丰富学习资源,改变学习习惯,以促进城市、县城和乡村教育资源均衡的实现。目前U来公益项目已在15个省、434所学校开展,惠及40000多名学生,受益老师1000多名。
虽然此次活动募集了一些助学资金,但想要帮助全部偏远山区孩子还远远不够。期待更多的想要为乡村教育出一份力的爱心人士可以加入其中。一旦加入U来公益成为一名志愿者,您不仅可以接收到专业的STEAM课程培训,而且能将自己的培训成果带给更多乡村孩子。如果时间有限,无法亲身投入,也可以成为U来公益的月捐人,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孩子获得上STEAM课程的机会。
编辑:ZZH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