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那曲地委、行署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关系,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执法监督,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有序推进,羌塘高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加快推进绿色重点工程建设。那曲地委、行署委托那曲地区重大事项咨询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编制《羌塘高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区总体规划》,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产业提升和支撑配套等工程,整体推进天然草地保护、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构建生态环保屏障。
确保生态保护与生态惠民相统一。严格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和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努力构建以草原、湿地、森林、水生态等为主体的生态效益补偿网络,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广泛组织群众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就业,让更多的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探索建立生态保护退出机制。对于自然环境恶劣、海拔高、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居住人口较少的区域,实施群众有序退出,在搬出地发展产业、组建公司等,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业增收等问题,最大限度地退牧还野生动物,退牧还生态。
狠抓生态保护底线。组建羌塘保护区那曲地区管理局和安多、尼玛、双湖3县管理分局,36个专业管护站全部建成,招聘390名专业管护人员。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工程、色林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植树造林3109.8亩,开展高寒造林试点工作栽种苗木近5000株。完成江河湖泊水功能编制报告,拉萨河源头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那曲县次曲河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工程均完成工程量的80%,安多县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项目完成工程总量的95%。
编辑:费青松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