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林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此外,今年我国计划启动开展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国家林草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普查工作方案,修订完善普查鉴定技术规范,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第三次普查,及时向社会发布普查结果。
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利明表示,《条例》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长期实践经验上升到法规层面,强化保护第一,突出科学保护、原地保护,全链条、全方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创造了法治条件。
“《条例》坚持分级分类,针对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注重管养结合。合理衔接城市、乡村古树名木保护等级划分,允许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城市古树实行提级保护。”张利明说。
2015年至2021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于2022年发布了普查结果。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条例》规定,全国绿化委员会每10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从今年开始启动第三次普查正当其时。同时,《条例》要求强化分级管理,这对资源底数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通过第三次普查完善资源数据库,便于精细化管理。”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刘丽莉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7日 11 版)
编辑:郑逢善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