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皖苏交界的石臼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迁徙性候鸟重要的中转站和越冬地,吸引众多飞鸟来这里栖息。王鸿盛摄(人民图片)
水是生命之源,今天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长江水安全和水生态保护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这启示我们: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水问题,而应“点、线、面”系统发力,多维立体地保护好长江水生态。
找准发力“点”,护江水长流常清。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水资源丰富,但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认识到长江水的宝贵。而且,节约水资源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长江流域稠密水网切割出的大小湿地,是涵养长江水源、提升长江水质的关键节点。重庆梁平等地正是通过治理山地梯塘等小微湿地,在长江上游形成了良好的局部水环境,借此发展起民宿康养等乡村“小微经济”。可见,将点滴努力凝聚起来,能够收获显著的生态效益。
沿“线”而治,岸绿方能水清鱼跃。长期以来,工业开发、路面硬化等超出生态承载力的岸线利用方式,使长江污染加剧,造成水生态“恶疾”反复发作。要想铲除“病根”,必须优化利用资源,留足生态岸线的“余地”。2021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优质水质比例达到92.8%,滨水空间回归人们生活的同时,沿江11省市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进一步提升。
除了腾退沿江岸线,保护好南水北调这条调配水资源的“希望之线”,对维持长江水生态的稳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中线工程沿岸地区为送清水北上,开展了一系列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的生态建设工作,努力护水源、保水质、节水量,这无疑能让长江惠泽更多百姓。
放眼全面,协作互联,是处理好人水关系的正确方式。水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治江护水必须树立覆盖整体流域面的大局观,尤其是在水利工程调度方面,更要充分利用梯级水库群的协同效应,实现防洪、供水、发电、鱼类保育等全方位的水生态安全。
长江拥有流域宽广的水生态系统,慷慨地给予沿岸居民用水亲水的馈赠。留住干净的长江水,守护健康的长江生态系统,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蝶变”的基础。
可喜的是,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长江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等合作平台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这意味着一张张保护长江水生态的“安全网”正凝聚起众人之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江水生态保护能够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不断增强系统性和完整性,让汩汩碧水润泽民生福祉,涌动国之生机。
编辑:郑逢善 审编:闫玉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