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万州区的三峡库区珍稀鱼类驯养基地,一条条长江鲟在江水中畅游。大的长江鲟身长一米多,有力的尾巴不时激起朵朵水花。
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颜忠仔细观察着这些长江鲟的生长状况。从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驯养及人工繁育工作30多年的他,从1995年开始驯养长江鲟。经过多年探索,长江鲟的人工繁育研究工作在这个基地顺利开展。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储备长江鲟亲本100多条,正在对长江鲟人工繁殖开展进一步攻关。我们通过增殖放流,将人工繁育的长江鲟投放到天然水域,有望恢复它们的种群数量。”颜忠对记者说。
长江鲟又称达氏鲟,与中华鲟外形相似、体型稍小,但中华鲟属溯河洄游性鱼类,在长江入海口近海区域生长、繁殖期洄游到长江产卵;长江鲟属淡水定居性鱼类,是长江上游特有的珍稀鱼类,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由于此前长江生态环境恶化,长江鲟种群数量逐步减少,处于濒危状态。
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2021年3月1日起长江保护法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指引下,母亲河长江焕发新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江鲟开始“新生”,鲟“欢”长江的场景日益呈现。
记者从重庆市林业局获悉,近年来重庆市加强以长江鲟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拯救工作,长江保护法实施后,重庆市相关部门在鱼类产卵场等重要生境开展水域专项巡护70余次,在多个江段投放人工鱼巢7.8万平方米,先后6次放流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特有鱼类苗种345.93万尾。
“长江禁渔以及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对长江鲟的保护效果十分明显。”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姚维志说。
随着渔民退捕上岸,不少过去靠打鱼为生的渔民现在成了护鱼人。2000年开始在长江里打鱼的万州人张松,如今依然是江上往来人、出没风波里,但身份变成了万州区长江“十年禁渔”护鱼队队员,在江上巡查违规捕捞、垂钓等行为。
长江保护法实施后,张松的工作更好开展了。他说:“辛苦肯定辛苦,但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环境好的长江边上,我要把这份工作尽职尽责地做下去。”
“我们科研机构正在加强研究,在长江上游四川、重庆段做了一年多的调查,就是寻找适合长江鲟产卵的场地,促进长江鲟自然繁育。”姚维志说。
编辑:郑逢善 审编:闫玉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