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黄润秋表示。
黄润秋用一组数据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
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比2015年增长5.8个百分点;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达到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8.8%;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66%提高到2020年的83.4%,劣Ⅴ类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9.7%下降到了2020年的0.6%;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超过90%;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自然保护区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了18.8%。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黄润秋说,今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呈持续改善态势,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优良水体比例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
黄润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快车道,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思想认识程度之深、措施之实、制度之严、成效之好前所未有。不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如何理解“深入”的含义?
从“十三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两字之差,黄润秋认为,这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还是高碳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的产业结构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发力,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黄润秋表示,下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是“减污、降碳、强生态”,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的边界。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23.7万件,绝大多数得到办结或阶段性办结
今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深入推进,第一轮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并对20个省份开展“回头看”;第二轮督察已分三批对17个省区市、4家中央企业、2个部门开展。
黄润秋表示,可以用四组词来概括督察成效,“落实要求、压实责任、解决问题、助推发展。”
落实要求。督察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被督察对象也都以督察工作为契机,狠抓整改,形成了“督”与“被督”同频共振、相向而行的好效果,共同推动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压实责任。黄润秋表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这几年都得到了明显增强。许多领导干部反映,督察使他们思想深处受到震撼,特别是通过加强边督边改、典型案例曝光,很多干部受到了警醒,压力得到了有效传导。
解决问题。“督察之所以能取得成效,关键之一就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发现问题,推动问题整改,确保解决问题。”黄润秋说,一方面是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23.7万件,绝大多数都得到了办结或阶段性办结;另外一方面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第一轮督察以及“回头看”,交办地方各类典型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3294件,90%以上已经整改完成,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助推发展。“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助推高质量发展。”黄润秋说,最近几年,通过督察,一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项目被叫停,一批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传统产业得到了优化升级,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一些地方贯彻新发展理念、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的态度不够坚决。今年督察就把这方面作为重点。”黄润秋强调,督察不是不让项目上马、不让发展,而是要通过遏制盲目上马“两高”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走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道路,我们将给地方整改留足合理的整改时间,指导地方坚持“先立后破”,不搞“急转弯”。
黄润秋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特别是继续将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碳达峰目标等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纳入到督察范围中。
我国已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国际社会认可的成效
生态环境部会同海关总署等14个部门同心协力、攻坚克难,不折不扣地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黄润秋表示,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已经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发达国家将我国作为“垃圾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黄润秋介绍,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周密计划,逐年收紧洋垃圾的进口量。“从2017年到2020年的4年间,我国固体废物的进口量从4227万吨降低到了879万吨,直至2020年底清零,累计减少固体废物进口量1亿吨。”
与此同时,严厉打击涉洋垃圾的违法犯罪行为。生态环境部开展打击进口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各部门紧密合作、多点发力,开展“国门利剑”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海上洋垃圾走私活动,坚决清除洋垃圾滋生的土壤。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固体废物零进口政策,不断提高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持续打击洋垃圾走私,严格规范再生原料的产品进口,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黄润秋表示。
今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云南昆明举行。黄润秋表示,这说明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开展的扎实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黄润秋介绍,截至2020年底,我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各类自然保护地现在已经有1.18万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74个,各类自然保护地的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实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所确定的17%的目标要求。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在保护地里面都得到有效妥善的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也在逐步恢复。
黄润秋表示,COP15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鲜明的世界意义。“确定这一个主题就是要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心和决心。”黄润秋说。
编辑:郑逢善 审编:闫玉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