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绿色生态“家底”、切实担负起生态环保责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生态资源大省吉林正在书写的美丽中国建设篇章,也是当下中国大地上铺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画卷。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千年大计”到“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这次大会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示着生态文明建设在决胜未来中的战略地位。
3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各地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锚定了生态坐标。
在这一生态坐标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对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吉林来说,自然生态既是“家底”,也是“责任”。
铢积寸累,久久为功。一个个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在吉林省成为现实。如今的吉林,“颜值”不断提升,“气质”越来越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统筹推进:东部长白山区林海茫茫,成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中部的松辽平原,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得到有效保护,成为全省粮食主要产区;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吉林省西部,成为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河湖互济、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生态画面,已然绘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必须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生态系统健康与永续发展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吉林给出了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生态治理的实践样本:西部河湖连通、东部天然林保护、中部黑土地保护、松花江辽河流域综合整治、查干湖生态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赋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内涵。吉林省因地制宜走出了适合自己的路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发展方式更加绿色,“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也日益清晰。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释放,绿色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共同铸就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绿色不仅是吉林省的生态底色,更成为其发展中的亮色。
如何在文明发展道路上行稳致深,必须面向未来,谋划在前。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今年3月15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吉林省已将之作为加速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次良机,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推动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绿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绿色生态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更大贡献,并使之成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编辑:郑逢善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