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之夏。卓永生摄
春耕时节,大地复苏。
吉林省梨树县,是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全国产粮大县。几十台马力强劲的大型播种机,沿着整齐的田垄匀速向前,耕耘着这片希望的田野。阳光之下,新翻出的黑土地油黑油黑的,甚是喜人。
“抓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黑土地,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东北最著名的自然特征。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65%以上的耕地是黑土,80%以上的粮食产自黑土。
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如何保护?“梨树模式”是答案之一。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已在梨树县扎根搞科研10多年。他们想出的办法是为黑土地“盖上一层被子”,不仅抗旱保墒,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他们与当地技术人员一道,围绕玉米秸秆全覆盖,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的耕作技术体系——“梨树模式”,这一模式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机械化种植”为主要内容。如今,该模式在梨树县已经推广了200万亩,吉林全省已推广了1800万亩。
制度保障也跟上了。2018年7月1日起,《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了黑土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开展了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工作。
2021年3月2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并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达到4000万亩,粮食产量迈上800亿斤新台阶。
一系列举措落实在黑土地上。3月29日,吉林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长春签署框架协议,并共同启动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4月15日,吉林省黑土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揭牌。
编辑:郑逢善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