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杂志8日发表的一项生态学模型研究显示,气候变化造成的物种种群破坏,最早或在这个10年内发生,并且会是“骤然”发生。但大规模、快速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则有可能降低生态组合遭遇突然性破坏的几率。
环境危机有两个彼此息息相关的要素: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从而影响可持续发展;反之,作为地球生命的基础之一的生物多样性也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
然而,随着地球变暖,物种将逼近或超越它们的理想热生态位极限,进入史无前例的温度状况。研究人员一直难以确定这种转变发生的时间和速度,因为大部分预测都是基于单个时间点或单个物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转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埃里克斯·皮格特及其同事,详细评估了3万多种陆生生物和海洋生物当前的热生态位,并估算了它们可能会在何时经历前所未有的温度。
研究团队利用1850年至2005年的年度气候模型数据,确定了30652种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其他海洋动植物经历过的平均最暖温度。随后,他们利用最长到2100年的气候预估,推断全球100km网格内的物种可能会在何时经历超过这些极限的温度,且持续至少5年时间。
研究团队预计,随着多个物种暴露在空前的温度下,这些生态组合可能会同时迎来生物多样性的突然破坏。在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的场景下,热带海洋、热带雨林及高纬度地区预计分别在2030年和2050年达到这种前所未有的温度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同时强调,如果升温幅度控制在前工业化水平的2℃以下,这些生态组合中只有不到2%,会经历突然的暴露事件。研究人员最后表示,想要延缓这种破坏,就需要大规模、快速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总编辑圈点
我们以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会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但实际上,变化可能就在瞬间。而当生物基因与物种水平发生改变,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也改变,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水、碳、氮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相互作用,亦随之改变。千百万年来,正是因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人类才能持有现今这般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正视气候变化、尽最大努力保护物种种群,不但有利于生态平衡,还将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编辑:丁明辉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