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之谜引关注:鸟类是否由恐龙演化而来?

 时间:2020-03-23 15:04:16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们对于远古生物总是怀有无限遐想,其中恐龙是经久不衰的代表。近来,有关恐龙的话题成为网络热点,引发许多人关注:恐龙是如何诞生、灭绝的?是否都像霸王龙一样体型巨大?鸟类真是由恐龙演化来的吗?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王维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提到,大家印象深刻的“霸王龙”并不是体型最大的恐龙,有些小型恐龙甚至会被当时的哺乳动物吃掉,“中国也发现过许多重要的恐龙化石,比如禄丰龙、冠龙、小盗龙等等。”

“恐龙”这一名字的由来

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很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而“恐龙”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比较有趣。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此前,据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官方披露,在该县关山乡红楼村发现了巨龙形类蜥脚类和新鸟臀类恐龙化石。这是继在永靖县境内发现的恐龙足印群化石、刘家峡黄河巨龙、炳灵大夏巨龙、大唐永靖龙化石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侯奇志 摄

王维介绍,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其中,“dino”有“令人恐惧的、巨大的”等意思,后缀“saur”则是指蜥蜴或爬行动物。英国科学家命名“dinosaur”之后,日语中有了类似“恐龙”的翻译,后来中国地质学前辈章鸿钊,将其译介到中国,“恐龙”这个名字就流传开了。

目前来看,恐龙大致可分为两类,即鸟臀类和蜥臀类。他说,依据主要是腰臀部骨骼结构特征,“蜥臀类的腰部骨骼从侧面看是三叉形,耻骨在髂骨下前方向前延伸,坐骨向后伸,三块骨骼组合在一起,像一个字母π;鸟臀类的腰部骨骼从侧面看则是四叉形,髂骨向前突出,耻骨除了有一个向前的凸起,还向后延伸贴在坐骨前面。”

此外,蜥臀类又可以继续分成兽脚类和蜥脚类,鸟臀类大致可以分成剑龙类、甲龙类、角龙类、鸭嘴龙类等。这些类别还可以再不断细分。

体型的大与小

恐龙在距今约两亿多年前出现,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它们总是个头巨大,看着就令人害怕。但实际上,也有一些体型很小的恐龙。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7年8月4日讯,加拿大德拉姆黑勒,皇家泰瑞尔博物馆展示1.1亿年前的多刺甲龙复原图,该多刺甲龙长约5.5米,重达1.3吨,被称为恐龙中的坦克。

“中生代时温度总体比现在要高,有利于爬行动物生活。”王维表示,爬行动物是终身生长的,理论上讲只要活得时间足够长、食物摄入量足够多、生活环境够合适,一生可以不断长大,只是成年后生长速度会变慢。

在恐龙家族中,个头最大的往往是那些“吃素的”蜥脚类恐龙。“还有一些鸭嘴龙类也是如此。在我们国家,曾发现过一种鸭嘴龙类化石,叫巨型山东龙,就比霸王龙个子还大。”至于植食性恐龙体型为什么会更巨大,他进一步解释:“巨大的体型一方面可以帮植食性恐龙抵御掠食者,一方面巨大的胃可以储存更多食物。”

另外,恐龙中也有不少“小个子”,有的甚至会被当时的哺乳动物吃掉。王维举例:“例如在辽宁发现过一种叫‘爬兽’的哺乳动物化石,在它肚子中找到了小鹦鹉嘴龙的骨骼。成年鹦鹉嘴龙的体型,也就大概相当于一只小狗那么大。”

灭绝之谜:陨石撞击地球?火山爆发?

从出现到灭绝,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约1.6亿年的时光。它们灭绝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主要的假说有两个。

“第一个是陨石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以极快的速度撞上地球,在地球上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灰尘遮天蔽日,引发了环境的剧烈变化,恐龙难以适应。”王维介绍。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广东省博物馆,巨型恐龙骨架吸引观众眼球。此前,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自贡恐龙博物馆协办的“群龙出没——恐龙时代大穿越”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他提到,有科学家在墨西哥湾发现了巨大的陨石坑,还在大约66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铱元素,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推测可能是陨石从太空中带过来的。

另外一种则是火山爆发说。火山大规模爆发,带来大量地下有毒气体。还有大量火山灰飘到大气层中,遮住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逐渐凋亡,以此为食的植食性恐龙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渐次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因没有猎物而慢慢死亡了。

“此外,还有‘被子植物有毒说’、‘地磁变化说’等,但每种说法都有一些瑕疵。恐龙如何灭绝,尚无定论。”王维指出,恐龙不是一夜间消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也许是几万年,只不过这个时间相对于漫长的地质历史而言显得很短暂。

一部分恐龙演化为鸟类?

不过,有说法称,恐龙没有完全灭绝,而是有一部分演化为鸟类。比如一百多年前就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有很多相似之处。

“确实有一些恐龙和鸟类亲缘关系比较近:它们体型较小、拥有羽毛。”王维介绍,像中国辽宁发现的小盗龙化石等,保存很好,在细腻的泥沙掩埋之下,留存了羽毛的痕迹。此类化石的发现,进一步佐证恐龙的一支,一步步演化成了鸟类。”

“围绕着恐龙,还有许许多多的谜团,比如它们是不是温血动物?怎么在地球上出现的?这些都有待科学家一一解开。”王维说。

编辑:丁明辉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