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京世园会中国馆(10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北京世园会将落幕 “绿色成绩单”如何?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魏梦佳 胡璐
持续了5个多月的北京世园会将于9日闭幕。这场国际园艺盛会展现了哪些园艺成果?会后园区如何利用?北京世园会组委会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大花园”如何展现园艺成果?
国庆期间,北京世园会再次迎来参观热潮。各地游客在一个个美丽展园中流连忘返,拍摄云集于此的各种植物花卉,赞叹声不绝于耳。
中国贸促会会长、北京世园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世园会执委会执行主任高燕表示,北京世园会是迄今展出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一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共有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参加。开幕以来,共吸引了934万中外观众前往参观。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世园会组委会委员、执委会副主任王红介绍,北京世园会在503公顷土地上营造百余个风格迥然、形态各异的“园中园”,同时保留和新增树木23万棵,荟萃国内外园艺精品8000多种,集中展示了820多种蔬菜、果树、中草药,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此次世园会也是我国花卉园艺产业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据悉,室内外展览展示的各类展品超过200万株(件),推出的新品种、新产品超过2万件。一大批自主培育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在世园会上精彩亮相。
中国花卉协会会长、北京世园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执委会执行主任江泽慧介绍,北京世园会共举行了牡丹芍药、月季、组合盆栽、盆景、兰花、菊花国际竞赛和世界花艺大赛7项专项国际竞赛。特别是2019年世界花艺大赛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33名选手参赛,是A1级世界园艺博览会首次举办的国际性花艺竞赛。专项花卉国际竞赛累计参观人数达380多万人次。
世园会如何打造“文化盛宴”?
北京世园会期间,中外特色歌舞、戏剧、戏曲、杂技、非遗展示、特色产品展销等表演及展示活动,令人目不暇接,让游客充分感受“世界范儿”“中国味儿”。
王红介绍,整个展期共举办了3284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涵盖国家日、荣誉日、省区市日等,吸引观众310多万人次,促进了绿色产业合作和多元文化交流。
展会期间,第八届“欢动北京”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周、大学生艺术节、中国残疾人艺术节、国际管乐节、第21届北京国际旅游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也纷纷亮相世园会,促进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际风情花车巡游表演以及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每天都有上演,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此外,145场各类专业论坛和国际竞赛活动也在世园会上举行。“这些特色文化活动使北京世园会成为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王红说。
世园会给举办地带来哪些改变?
印有世园会标志的旗帜,世园会吉祥物的贴画,精心布置的世园景观,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的志愿者……走进北京市延庆区,北京世园会的印记随处可见。世园会在延庆举办,也给这个山水之城带来了巨大改变。
“世园会对延庆是大好机遇,通过举办世园会,延庆也收获满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都得到提升。”延庆区区长于波表示。
最直观的是对当地基础设施的显著提升。为了保障世园会交通,延庆围绕园区周边和城区外围修建了13条道路,共54公里。今年初,北京西北方向的高速通道京礼高速兴延段正式开通。
世园会的举办,还带动了延庆绿色产业发展。据悉,目前已有近百家现代园艺类的企业在延庆落户。借助世园会,延庆还对园区周边、城区等地景观进行全面提升,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同时,世园会也带动了延庆的旅游服务业发展。于波介绍,目前全区游客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去年全年游客数量。对延庆58家宾馆酒店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这些宾馆酒店的入住人数、收入、客房入住率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45%、155%、60%。
世园会园区会后如何利用?
北京世园会即将闭幕,会后园区将如何利用?如何继续发挥作用?
北京世园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表示,北京世园会园区将打造成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世园会园区的山水林田湖草,包括各种生态因子都十分完备,在园区不仅能普及各种植物的知识,还可以学到很多农耕知识,了解果树历史,学习中草药的文化。”
据介绍,世园会园区的配套设施很完备,酒店住宿、餐饮等各方面都已达到相关需求,再加上市民将来去园区越来越便捷,世园会可以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将来,园区还会推出一系列活动,以丰富游客旅游体验。
在产业发展方面,北京世园会园区还会跟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活动相衔接,并协同延庆把世园会园区打造成为一个产业发展的高地。
“整个园区会后利用的主体责任都很清晰,我们会把世园会园区保持在很好的管理水平上,让大家再去园区也觉得不虚此行。”周剑平说。
编辑:丁明辉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