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州岛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全长约1300公里,宽度在50至230公里之间,海岸线全长5,450公里,其总面积为230,500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60%。本州岛是大陆岛,岛上讫今仍有活跃火山,地震频繁。本州岛最高点是活火山富士山,高3,776米。本州岛上有多条河流,其中信浓川是日本最长的河流。沿本州岛的北部有山脉从东北一直延伸到西南,本州岛的山区也是岛上西南与东北气候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
本州岛人口主要集中在关东平原上,重要城市有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京都、神户等。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密度为347.8人/平方公里。日本人均垃圾产量约为1.1 kg/天。
日本的环保背景
灾难日本的环境污染,可以追溯到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时代,日本环境污染的类型也是随着其近代化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日本战败后,以发展经济为首要国策,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这与我国有些相似。
日本的环境公害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在二战后60年代初期。二战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日本政府将经济重心放在发展重工业上。虽然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经济有的飞速的发展,日本这是以环境公害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增长,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那时起开始逐渐影响到日本居民的生命健康。于是环境公害事件开始出现在大众面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大公害事件”。环境公害不仅对日本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日本的经济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四大公害事件”虽然只是公害受害者对污染企业进行控诉的诉讼事件,但是在新闻媒体的揭露和报道下,迫于公众舆论和诉讼的压力,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环境公害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开始在环境法规、制度、行政机构等方面开展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这一时期的日本环境保护政策主要体现在坚决的,针对性极强的直接行政管理措施和环境立法。这一时期日本环保政策目标明确,行政干预直接、合理,较少考虑经济费用问题。并且着重发挥地方自治体的作用,地方自治体对地方环境的问题的了解更加详细,很多公害对策方法(比如公害控制方法、公害补偿制度、污染量控制方法等)都是从地方开始实施并推广到中央的。1967年日本中央政府在年底召开的第65次国会上集中审议了公害问题(史称“公害国会”),共修改、制订了你14项环境法律,全面修改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并陆续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噪音规制》等。在1967年设置“环境厅”直接隶属于首相,并专门负责环保问题,并在该年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1972年颁布了《自然环境保护法》,将环境保护重点转向全国范围。1973年颁布《公害被害健康补偿法》,明确污染企业的公害责任,对公害患者进行经济赔偿。这一时期的环保政策虽然对公害治理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该政策也只是对某些经济活动进行直接限制,着重在公开治理层而还没有从源头对公害进行防治和预防,可以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政策。比如在1958年的《公共水域水质保全法》和《工厂排污规制法》是为了“四日市石油化工厂大气污染事件”才颁布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控法》和《噪音规制法》也都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求变在经历了“四大公害事件”后的日本社会,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渐被唤醒,再加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性的能源危机问题开始出现在大众面前,因此日本国民对环境保护权力的呼声越来越大。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光解决公害事件能充分解决环境问题,如何从源头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如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水平才是重点。公害治理的成功案件并不代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环境问题的变化,环保工作内容复杂性的增加给环境科学的发展,环保政策的制定标准和环保技术产生了变化,原来的那一套环保政策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新的环保体制和环保政策的制定迫在眉睫。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环保政策。从日本1972年颁布的《自然环境保护法》,到受日益变化的国内外环境问题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影响,日本政府在这一时期开展了全面的环境保护运动。这一时期日本的环保政策主要是从消极的、单纯的、狭隘的“公害治理”观念向积极的、全面的、宏观的“全面环境保护”的观念转变。从过去单一的“公害治理”转变到全面的、综合的、关乎经济、社会、生态的环保政策,日本政府把这一阶段的治理重心放在了环保政策规划上。从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影响,1977年“日本环境政策评价”制度被提出。198年4月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试行实施,日本法律规定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开始之前都得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由于该制度的执行效果显著,日本国会决定从1984年开始正式实施该制度。总之,这一时期是日本环保政策转变的时期,其转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法律上明确提出 “环境权”。日本环境宣言提到:“全体国民拥有保持健康,提高福利,生活在舒适环境的权利。并且具有不损害日本国土,包括日本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保护好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义务”。在历史上。首次将环境权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人权。其次将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予以保护,国家、地方自治体和个人都必须对其负责。与环保管理工作复杂性,中央与地方政府、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的合作配合就显得格外重要。最后,各项环保政策不断修改日益完善,环保标准也不断提高。各项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成为了日本人民生活环境改善重要举措。
支撑从企业对环境污染防治的投资来看,60年代基本没有,到1965年的297亿日元占全部设备投资的1.7%; 70年代以后,公害防治投资上1亿元的企业开始猛增,到了1975年达到了9645亿元,占全部设备投资的17.7%,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其中70%是钢铁、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日本工业污染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逐步加以解决,到80年代已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公害问题趋于平静。
到了80年代,产生了新的公害问题,即高技术污染、化学物质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等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等问题。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提出,日本实行环境优先原则,即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兼顾时,宁可牺牲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要确保境。日本政府的环保政策偏重于以开发新能源为中心。“新阳光计划”,以节能为目的的“月光计划”和“地球环境技术开发等计划”等节能政策计划开始实施。
发展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日本进入21世纪环保治理和发展的中心。他们提出:未来先进的企业要努力寻找减少使用资源、减轻环境负担、开发新能源、增进生活幸福感的新的发展道路。企业要靠近资源,利用当地资源组织生产,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形成企业新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未来先进的企业要在发展经济、节约资源与降低环境负荷上达到新的平衡。这其实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2001年1月6日日本成立了环境省。环境省的职责除了执行政府的环境政策外,专职负责废弃物再生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检测公害健康受害者补偿等工作,而化学物质审查、全球温暖化对策以及臭氧层保护等工作和其他部门共同负责。
日本的餐厨垃圾处理
餐厨垃圾是指食品加工企业、餐饮单位、单位食堂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食品加工下脚料、食物残余和 废弃油脂等废弃物,广义的餐厨垃圾包括厨余垃圾, 即家庭在生活饮食过程中所产生的食物残留物。餐厨垃圾是食品不可食部分和可食部分的残余,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无机盐、淀粉、脂类、纤维素,表现为高水分(65%~95%)、高盐量(湿基0.8%~1.5%)、高游离态脂肪(干基 20%~30%)、高含碳量,具有易被微生物利用,易腐烂、发酵、发臭等特点,并存在污染空气、污染水体环境、破坏环境卫生以及间接传播疾病等不良影响。
餐厨垃圾的有机物含量丰富,生物降解率达80%;餐厨废弃油脂加工生物燃油的转化率高达90%, 还可生成硬脂酸和油酸、肥皂、润滑油等副产品。餐厨垃圾中的营养物质经过科学高温及无害化处理后, 可代替玉米、大豆等加工生产高能蛋白优质饲料,干物质的转化率达10%;当餐厨垃圾含氮量占干物质的比例达3%以上时,还能转化为生产绿色食品的最理想肥料。若采用沼气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垃圾,转化率可达41%,3000 kg餐厨垃圾完全发酵后,理论上会产生1230 m3甲烷,还能减排2080t的CO2和23的SO2。餐厨垃圾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提供能源,还能改善粮食供给。提高垃圾资源的再生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还能有效避免潲水猪、地沟油威胁社会食品安全。
日本的完全除臭型垃圾处理机可以在24小时内分解及消化餐厨垃圾。该产品采用由环境生物化学研究所开发的细菌和由富士电机开发的设备,设备有控制分解及消化的软件,用机械来模仿类似的人体的结构,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温度、感觉及连锁动作等功能。比如,由相当人体肺部的部分对恶臭进行处理,而水蒸气等则导入“肾脏”进行过滤。另外该产品还具有“排泄”矿物质等无机成分的功能。利用真空吸附法将培养好的氧性纤维素菌、淀粉分解菌、动植物分解菌以及动物性蛋白分解菌等菌株固定在陶瓷球上,投入处理机中,用来处理垃圾。菌体在陶瓷球中可以保持活力,可长时间使用,无需更换和添加,对于投入的餐厨垃圾不需要进行脱水处理。该机器三小时内可分解消化蔬菜类垃圾,肉类垃圾则可以在五小时内进行分解消化。
日本的垃圾发电
说起垃圾焚烧厂,人们一般会有种唯恐躲之不及的感觉。但日本大阪却有一座宫殿般的垃圾焚烧厂。
大阪舞洲工厂建在大阪市的一个人工岛上。色彩缤纷的外观,造型独特的建筑,无疑让人产生错觉,仿佛看到的是一个主题公园抑或是童话世界中的城堡。
计划建设舞洲工厂时,大阪市正在和北京等城市一起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由于舞洲地区原本建有很多体育设施,其中很多都可以作为比赛设施用,如果申奥成功,前来参赛的外国运动员看到艺术品般的垃圾焚烧厂无疑会大增大阪的魅力。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大阪在申奥中败给了北京。虽然没有迎来奥运会,但舞洲工厂在经过4年多建设后,于2001年4月竣工投产。
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舞洲工厂虽然没有机会在奥运会上展示自己的魅力,但却有了出乎当初决策者预料的收获。那就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参观者,为普及垃圾处理知识,帮助人们树立环保意识发挥了很大作用。
舞洲工厂并非徒有其表,而是确有很强的垃圾处理能力。该厂有两座焚烧炉,每座焚烧炉的垃圾日处理能力为450吨。两座焚烧炉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天的垃圾处理能力最大为900吨。
焚烧炉里的温度可高达900度,经过分解、除臭等等,垃圾最后变成垃圾灰,其体积只有原来的1/5,垃圾灰被拉到附近用于填海造地。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也在经过一系列高科技无害化处理后通过烟囱排出。
垃圾焚烧给舞洲工厂带来的一大副产品就是发出来的巨大电能,目前,该厂发出的电除了供自己使用外,还有富余的电能卖给电力公司,每年仅这项收入就约有10亿日元(5300万人民币)。
小结
人类的生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循环之一,这里重中之重是有机到无机的变化。纯自然有机到无机的变化需要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人类的自主活动改变了自然发展的规律,为此,我们应当带着敬畏的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编辑:费青松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