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云南,四季如春、繁花美景为人称道;如今,云南正通过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数据化的普查系统,形成污染普查“大脑”、提升污染源普查质量,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依据国务院《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和工作部署,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2017年--2019年期间开展,是在我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下决心去产能、调结构,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依法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
截至2018年12月10日,云南省完成34382家工业源、1273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370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3684家移动源的入户调查数据专网提交。同时,已排查疑似排污对象265808个,确定全面入户调查对象数量50928个,是全国11个首批完成数据专网提交的省份之一。
选聘普查人才
今年30岁的舒显达,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昆明小伙子。1月17日,他正捏着一沓普查表和昆明市污染源普查办集中式审核的相关负责人复核企业所填写的数百项指标,从企业基本信息到污染物产、排放量核算,一项都不能少。舒显达说:“通过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能够为全国污染物情况统筹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昆明市污染源普查员舒显达(初梓瑞 摄)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洪亚雄指出,通过普查,能摸清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掌握国家、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要找到这些污染物的源头。
找到源头便可对症下药。
要摸底全省的污染源,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专业普查人员参与,这些人员从哪来?工作人员怎么选?
2017年12月,原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及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职责与权利,同时也明确了两员选聘的基本条件。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杨春明介绍,云南省各地专门成立了工作班子,抽调专人负责普查工作,共落实普查机构人员总数1734人,专职人员总数609人。依据《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及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共选聘普查指导员、普查员17000余人。
当然,选聘是有门槛的。
“在普查员选聘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初筛和分析,在清查技术阶段和入户调查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并根据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两员选聘的调整方案,通过培训,通过考核,再通过专业能力测试,才能被选聘为普查人员。”云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孟广智告诉记者。
供图:云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
为让普查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能力,2018年,云南省投入990万元用于普查人才建设,全省累计组织了580多期培训班,培训人次超过5万。
实现科技保障
杨春明指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时间安排紧、普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
所以,普查员并不好当。
“作为第一批普查工作人员,没有以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按照实施方案作为指导方针,具体工作要根据县区的实际情况一步步的摸索,虽然很有成就感,但真的很辛苦,忙的时候天天加班,一个月能休息1、2天吧。” 提到普查难处,舒显达感触颇深:“企业是填报普查表的主体,我们普查员作为普查审核的第一道关口,首先就是要看企业所填选项是否按符合规范,填写内容是否完整,格式是否正确。普查表的填写逻辑性十分强,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而且要填写的指标多的有几百个,错误不在少数。”
杨春明指出,难点找到了,就要攻克。针对普查报表逻辑性强、规范性强的特点,云南省开发了普查阶段强制审核系统,设立1800余个强制审核规则开展强制审核、统计和调度,成功开发出普查“大脑”。
云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技术组副组长易玉敏告诉记者,云南整个普查制度共计有60张表,1796个指标。而“数据质控系统”已经将这1796个指标的格式标准化,并预设了所有普查数据的规范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如果企业在填写普查指标的时候出现内容格式错误、数据填写不全等问题,系统将会自动排查出来,并将排查结果反馈给普查员。
数据质控系统
“‘数据质控系统’解放了我们审核格式化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这样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复核企业指标的真实性上,作用太大了。”舒显达说。
据悉,2018年云南省级财政投入信息化经费1600余万,建设清查系统、离线坐标采集APP、进度调查系统、数据质控系统以及答疑系统;集中采购手持终端4500台;先后在省生态环保厅7个直属单位,按照行业成立了10个技术组;通过第三方采购成立了40余人的信息组。终实现了“应查尽查、不重不漏”、“全员质控、全过程质控”的技术保障。
确保普查质量
“企业,作为普查工作的主体,所填写的指标是否准确,是否如实填写,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涉及到整个普查工作的质量。”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省普查工作办主任杨永宏说。
第二次全国污染物普查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普查工作的质量。如何确保质量,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云南省普查工作办公室思考的重点之一。
杨永宏介绍,通过对企业日常生产台账及环保台账的收集及整理,明确普查报表各项指标的来源,建立数据的追溯机制,是确保普查质量的关键。因此,云南省普查办在普查开始之初,便要求各地“一企一档”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除对普查表进行归档外,还应对支撑数据填报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竣工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生产记录、原辅材料消耗记录、燃料成分及消耗记录、产品产量、污染治理设施配置情况及运行记录、监测报告及其它相关技术文件中与普查指标有关的文件摘抄进行收集及整理,做到数据来源明确、支撑材料完整、计(换)算过程准确,并做到普查对象提供的相关支撑资料应与普查对象实际一致,并与录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系统中的数据保持一致。
此外,为调动普查主体的积极性,昆明在宣传教育上加大力度,制定并印发了《昆明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定期发送普查工作动态内容;印制《昆明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告知书》;利用世界环境日等开展污染源普查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普查范围,各类普查对象主动、积极参与并配合污染源普查工作。
云南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作为普查对象之一,公司环保部门负责人李绍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作为企业,作为普查的主体,理应积极配合污染源普查工作,因为在整个普查过程中,我们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对自己企业的基本情况、基本设施以及各类排产、排指标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让我们自己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去采取措施去治理和调整,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未来,云南省将建设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管理平台,行程普查成果数据库;认真分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难点与痛点,建设云南省污染源成果应用平台;通过普查数据落图,快速实现‘让数据说话’的目标,建设‘一张图’,形成污染源分布及行业布局、污染源清单管理等专题图,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作战图支撑。”杨春明说。
编辑:陈慧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