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都黑”如何转变为 “大同蓝”?

 时间:2019-01-17 10:53:59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煤都黑”如何转变为 “大同蓝”?

图为大同市环境监测人员在迎宾桥上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站在山西省大同市环保局顶层,越过城市楼群,能够远远看清横亘在城市西北的山脉和山脉上林立的风力发电塔。

大同是山西乃至中国的“煤都”。“煤都”大同,因煤而兴,因煤而污,因煤而困。过去,大同曾在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排名第三,云冈石窟曾因污染致使“五万大佛身披黑裟”。

而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对大同的评价是:山西省大同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从“煤都黑”到“大同蓝”。

那么,“煤都黑”是怎样转变为“大同蓝”的?

党政同责 严格问责 抓出“大同蓝”

大同市委、市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彻底改变大同的“煤都黑”形象,尽快消除大同人的“心肺之患”,成为摆在大同市委、市政府案上的头等大事。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吉福表示,环境质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宏文要求,党政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层层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压实各级环保主体责任,全力以赴落实治污攻坚任务,坚决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环保切实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确保取得实效。

记者看到一组数据:张吉福、武宏文一年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态环保40多次。仅在中央环保督察及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环保议题5次,张吉福针对环保工作批示85次,召开和参加环保工作会议13次,现场检查调研1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环保工作8次,市政府办公会议研究环保议题33次,武宏文对环保工作批示36次,召开和参加环保工作会议22次,现场检查调研16次。

为推进生态环保工作落实,大同市出台了《大同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同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大同市环境保护督察实施方案》《县区年度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实施细则》等,并严格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和环保问责。全市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117人:政务警告10人,党内警告15人,谈话提醒18人,诫勉34人,通报批评及书面检查32人,行政记过3人,深刻检查3人,警告2人,产生了震慑作用。

重拳合力 严控严管 逼出“大同蓝”

大同市二电厂内,厂区干净整洁。近年来,二电厂共投资1.2亿元,实现了污染物超低排放。大同市环保局局长郝瑞表示,大同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污、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制度治本,打出一套铁腕治污“组合拳”,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打重罚决不姑息。

依靠环保杠杆调出“大同蓝”。仅2017年,淘汰煤炭落后产能415万吨,煤炭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占全省的30%和40%。划定城市禁燃区,每年向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2.2万户居民发放免费环保型煤。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集中供热5.93万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提标改造锅炉265台,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75%。

依靠铁腕管控管出“大同蓝”。2017年以来,全市共出动8760人次、车辆装备5292车次,排查企业6106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78件,取缔“散乱污”企业610家,取缔小洗煤厂、小储煤厂137家,淘汰燃煤锅炉243台。2018年开展6个环保专项行动,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000余个,查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案件500余起,行政处罚1674.9万元。

同时,依法取缔“散乱污”企业209家,对35家排放VOC的企业严格整治,9家电力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家水泥、3家钢铁及化工行业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对494家企业的全面达标整治情况进行评估。5年淘汰锅炉1217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89381辆, 74家重点企业实现达标排放。

依靠绿色生态托出“大同蓝”。2018年,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2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26.17万亩,完成未成林造林地管护45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完成重点乡村园林绿化25个。2018年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116万平方米,解决989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的生态破坏问题。

紧迫发力 再打硬仗 守护“大同蓝”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处长贺中伟告诉记者,2018年大同市全年综合指数5.18,大气环境质量连续6年在全省排名第一,优良率为83.7%,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81%的目标任务。

但是,大同市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依然任务很重,形成和壮大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依然任务艰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继续加大力度,降低煤炭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仍需迈大步子。

记者看到,在2019年大同市的生态环保工作安排中,大同将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运输结构方面集中发力。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推进“氢都”“能谷”建设,加快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增长新能源动能。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禁煤区”和城乡结合部清洁取暖率达到100%。治理重型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从严查处不合格油品,推动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

以“大同蓝”带动“大同清”,以“大同清”推动“大同绿”,打好碧水攻坚战和净土推进战。将桑干河和和御河断面水质改善作为重中之重任务,确保2019年这两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2020年达到Ⅳ类水质标准,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的目标。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对地块污染风险进行筛查,加快治理修复“开源一号”项目,加快组织实施灵丘县、云冈区及天镇县农用地超标区域治理修复,加快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李景平 王璟)

编辑:陈慧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