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24日正式通车,大桥穿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海洋环境极为敏感,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日前介绍情况时,始终强调“环保先行”理念,将该工作贯穿大桥建设全过程,并将在营运期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桥工程坚持“环保先行”理念,以“源头控制”为抓手,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相继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中华白海豚保护、防洪评价等环境保护专题研究。
工程队还创新施工工艺,在建设中融入环保元素。余烈指出,工程队采用“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的设计理念,实现沉管隧道、桥梁承台、墩身、钢箱梁岸上工厂化预制、海上拼装和装配化安装,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海上施工时间。
同时,通过增大非通航孔桥跨径、埋置式承台优化设计等,减少占用海域面积,降低阻水率,减少施工噪声,降低海上施工对海洋环境和中华白海豚的影响。
据介绍,大桥管理局通过合理安排工期,尽量避免在4至8月中华白海豚繁殖高峰期进行大规模疏浚、开挖等容易产生大量悬浮物的作业;并采用大型设备以减少施工设备数量,以相对均衡的工作安排避免集中、高强度施工,减少对工程施工区及周边生物等的不利影响。
对于营运期主要环境保护工作设想,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提供记者的资料显示,管理人员将通过覆盖全桥的视频监控、隧道内24小时持续的环境监测、两个人工岛上专门设立的中华白海豚观测站及验潮站等智能化设备,对大桥主体工程及附近区域的水、气、声环境和中华白海豚进行持续监控。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方面表示,营运期还计划逐步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改善人工岛生态环境,为海鸟提供栖息场所;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改善珠江口生态系统和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科研项目等。
编辑:费青松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