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 打造水清岸绿白鹭飞的生态绿洲
海南东方市四更鹭鸟成群 苏晓杰摄
三亚西岛潜水员下海清理潜水专用一次性咬嘴 武威摄
改革开放40年
区域力量
全长31公里的美舍河,从南至北流入琼州海峡,静静滋养着海口这座海滨城市,无论春夏秋冬。
曾几何时,美舍河是一条让市民掩鼻而过、绕道而行的“黑臭水体”,是海口人心中的一道“伤疤”。从过去的黑臭水体到如今的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眼下的美舍河正逐步成为海口新名片和新风景。
前不久,海口市宣布经过一年半的治理,美舍河水质常态下达到V类水及以上标准,凤翔湿地公园生态科普馆也正式对外开放。“治水道路任重而道远,海口将按照以前的标准甚至更高标准,坚决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把每一个工作细节做好,才能保持美舍河‘水清岸绿白鹭飞’。”海口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刚说。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海南大笔如椽,一步步描绘绿色美丽篇章,让琼州大地青山更绿、海水更蓝、沙滩更美、空气更清新。
率先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海南,这个我国版图最南端的省份“处处都埋藏着生态宝贝”,这里是树的海洋,花的世界,兽的王国,鸟的乐园。
1988年,刚刚建省的海南生机勃勃,开放、协调成为发展的关键词。然而,对于建省伊始的海南来说,发展道路面临着两难抉择:开发与生态是二选一,还是齐头并进?
海南以一组数据作出了坚定的回答——一年内海南省政府公布取缔、关停和限期治理、整改污染环境的企业(项目)数477家(项),建省次年全省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份数598份,建省4年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面积265.92万公顷。
1988年8月,在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海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在海南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断改革和美化,求得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让海南岛永葆美丽的青春。”
在全国率先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和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印发《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在生态保护之路上,海南不断阔步向前。
2015年,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挂牌成立,和其他省份不同的是,海南特别加上了“生态”二字。“海南的环境空气质量让海南人民引以为傲,但或许正是因为全社会似乎形成了一种海南环境好的共识,才让海南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隐忧被大众忽略。”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负责人的表态,凸显了海南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战略原则。
30年来,海南人不敢松懈,因为他们深知,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近年来,海南先后出台近40项地方环境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升级。
“多年来,海南坚持生态立省,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积蓄下巨大能量,打下良好基础,海南绿色发展可引领中国绿色发展。”长期关注海南生态建设的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执行主席桂振华说。
从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到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再到确立生态宜居的美好新海南目标,绿色始终是海南不变的主调。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在世界奔走,为海南停留”……这些响遍全国的声音,凸显出海南的生态优势。
海南,是生态环境的“优等生”,同样有着“生态烦恼”。低水平、粗放型的工业化,大小胶园漫无规划的开垦,热带雨林逐渐由平原、台地向丘陵山地退缩……扩张式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威胁着海南的“立省之本”。
昌江棋子湾,连绵数百里的“绿色长城”木麻黄海防林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绿色海岸屏障。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茫茫的荒沙地,夏季高温干旱,常年风沙弥漫。1995年,德国专家对棋子湾流动沙丘考察时,做出了无法治理的结论。
“这里以前全是白茫茫的沙地,起风时在海边站一会,满头沙子洗都洗不干净。”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居民陶凤交说。自1992年以来,她带领“绿色娘子军”种下了338万株海防林,绿了昌江棋子湾沙化海岸。
树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海南持续增绿护蓝,协同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全省范围内密集开展六大专项环境整治行动。
不仅如此,海南还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保护、管理目录、绩效考核、生态补偿和监管平台“4+1”制度创新,规划环评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升级,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效确保生态环境只能变好。
碧海蓝天下,工业重镇洋浦经济开发区一座座现代化炼油装置高高矗立、气势恢弘,空气中闻不到刺鼻的化工味。
“洋浦始终坚持项目准入高门槛、安全环保高投入、监管监测高标准,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快技术、工艺和循环化改造,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2017年洋浦空气质量优良率96%以上,稳居国内同类开发区第一,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标准。”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
在中部山区尽情深呼吸,在东部海岸聆听涛声拍岸,在美丽乡村体验田园生活……行走在海南岛,多少外地游客被这里的生态美所陶醉。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历经多年的积淀,海南生态红利开始持续释放。
不久前,国际权威分类学杂志《Zootaxa》发布了海南省林业工作者发现的睑虎属新种——周氏睑虎。这个新的睑虎属物种栖息于海南岛一处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四周环绕着湿润的热带常绿阔叶林。
新的睑虎属物种的发现,再次彰显了海南的生态优越性和物种多样性。“海南的喀斯特形成区上覆盖着丰富的热带常绿森林,为独特的动植物提供了多种栖息地。” 周氏睑虎的发现者周润邦说。
2017年12月,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海南环境质量指数排名第1位,公众满意程度排名第3位,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第6位。
环境好,则经济兴。海南积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落实“互联网+”战略,实施“国际旅游岛+”计划,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全国生态循环示范省,促进产业深度融合、跨界发展。2017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2.5亿元,五年间迈上两个千亿台阶,经济更加绿色、更有活力、更有质量。
“党中央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在今年4月举行的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海南被赋予了历史新使命。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海南将对标“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力争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毛东利说。
从南海上空俯视,在深邃无边的海水簇拥下,森林覆盖率达62.1%的海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活力四溢。
海南,已成为我国最南端的一片生态绿洲。南海之滨,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江东洲 刘 昊)
编辑:陈慧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