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挡风蓄水,黑龙江拜泉县肥沃的黑土地回来了

 时间:2018-07-31 23:20:14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正是因为这些树林子在,挡风蓄水,黑土地又冒油花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兴农镇远见村60多岁的农民温尽庄告诉记者。

1978年,我国启动实施“三北工程”,这是为了扭转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带来的生态危机而启动的大型防护林工程。拜泉县位于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三北工程”东北区的重点工程区。据统计,“三北工程”实施37年来,拜泉县的风速降低了38%,连续22年没有出现“风剥地”现象;坡耕地泥沙流失量减少89%,黑土层厚度保持在30—60厘米;空气湿度提高了14%左右。“如今的拜泉已经连续18年实现粮食增产。”拜泉县副县长李凯表示。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可在上世纪80年代,拜泉的黑土地一度面临土壤流失和肥力减退的问题。据统计,1981年,拜泉县的黑土平均厚度由上世纪60年代垦殖初期的1米左右锐减到30厘米左右,不少地方甚至露出贫瘠黄土,出现了“破皮黄”现象。

“大家慢慢意识到,无节制地砍树造田,不仅毁了黑土地,最后连地都快种不下去了。由于风太大,又没有树木遮挡,种子都被吹跑了,每年春播要搞三四次才能成功。”拜泉县林业局局长李英歌回忆,“三北工程”在拜泉县实施后,逐渐开始扭转生态恶化的局面。

工程主要解决防风和保水问题。比如,针对黑土剥蚀的不同原因,拜泉人采取不同对策,在丘陵地带主要种植水保林,并将坡地改垄、修成梯田,以防土壤被雨水冲走;在平原地区主要种植农防林,以防土壤被大风刮跑。当地还总结出一些“土”办法,解决了大问题,比如“山顶栽松戴帽子,梯田埂种苕条扎带子,平原林网织格子”等。

工程选用的树种也不断改进。从2000年开始,拜泉开始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林复式“接班林”,逐步代替原有的杨树林。“三分种,七分管”。以往,由于缺少管护费用,经济效益较低,造林承包户的管护粗放,导致林木质量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拜泉又开始示范推广樟子松和核桃树相结合的针阔混交林,提高农户造林和管护的积极性。

据统计,40年来,拜泉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12万亩,营造农防林1万多条,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27.3%,有效保护了365万亩耕地。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30日 14 版)

编辑:陈慧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