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大会应体现包容公平原则)

 时间:2016-11-09 12:44:18来源:北京日报

气候大会应体现包容公平原则

11月7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谢极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新华社记者

孟涛摄

正在此间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谢极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的首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次会议应当体现出包容和公平原则,期待与会各方能达成最大共识。

马拉喀什气候大会当天开幕。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者将在12天会期内,探讨执行《巴黎协定》的技术细节,进一步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同时制定出发达国家履行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承诺的路线图。

谢极说,在围绕一些技术性和程序性议题谈判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不同态度。他认为,只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才能体现各方利益。

谢极说,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减排工作中正起到表率作用。一方面,中国将积极做好自身减排工作,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中国日前公布《“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就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提出多项目标,包括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南南合作基金框架下,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1990年至2010年间,中国节能总量对全球节能总量的贡献率达57%。谢极说,这是对中国减排工作所作贡献的“公平评价”。

时评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动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7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开幕。这是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国大会。人们期待,这次会议能够成为一次“落实行动”的大会,为人类共同的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继续提供前行动力。

过去的11个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走过了从达成、签署到正式生效的过程,进度远超预期,成为历史上批约生效最快的国际条约之一,显示出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势头。在此进程中,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关键推动作用,成为带动全球气候治理迈向新阶段的强大动力,赢得了世界掌声。

巴黎气候大会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责任区分等问题上争执不下。中国领导人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密集协调,寻求最大公约数。最终,中国与美国、法国、印度、巴西等主要经济体分别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的多个联合声明,为《巴黎协定》最终达成奠定了基础。

巴黎大会期间,中国领导人针对《巴黎协定》提出4点建议,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既坚持原则,又体现灵活;既指出现实路径,又包含长远谋划,得到广泛赞同。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大会后,中国作出表率,在今年4月22日《巴黎协定》开放签署首日签署协定,并于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前夕批准协定,释放力促协定尽早生效的积极信号。作为主席国,中国还推动二十国集团首次发表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中国智慧、中国诚意和中国担当,推动全球气候谈判进程不断向前迈进。

目前中国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最新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碳强度累计下降20%,超额完成先前17%的目标;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森林蓄积量增至151.37亿立方米,提前实现预定目标。绿色发展新模式,正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

“中国正通过创新实践,采取应用绿色技术等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促进绿色就业和经济增长,值得其他国家借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

除了做好自己的事,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已启动在发展中国家设立10个低碳示范区,开展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行胜于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世界已越发清晰地感受到澎湃的“中国动力”。

(原标题:气候大会应体现包容公平原则)

气候大会应体现包容公平原则

11月7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谢极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新华社记者

孟涛摄

新华社摩洛哥马拉喀什11月7日电(记者刘锴)正在此间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谢极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的首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次会议应当体现出包容和公平原则,期待与会各方能达成最大共识。

马拉喀什气候大会当天开幕。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者将在12天会期内,探讨执行《巴黎协定》的技术细节,进一步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同时制定出发达国家履行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承诺的路线图。

谢极说,在围绕一些技术性和程序性议题谈判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不同态度。他认为,只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才能体现各方利益。

谢极说,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减排工作中正起到表率作用。一方面,中国将积极做好自身减排工作,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中国日前公布《“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就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提出多项目标,包括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南南合作基金框架下,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1990年至2010年间,中国节能总量对全球节能总量的贡献率达57%。谢极说,这是对中国减排工作所作贡献的“公平评价”。

时评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动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7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开幕。这是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国大会。人们期待,这次会议能够成为一次“落实行动”的大会,为人类共同的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继续提供前行动力。

过去的11个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走过了从达成、签署到正式生效的过程,进度远超预期,成为历史上批约生效最快的国际条约之一,显示出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势头。在此进程中,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关键推动作用,成为带动全球气候治理迈向新阶段的强大动力,赢得了世界掌声。

巴黎气候大会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责任区分等问题上争执不下。中国领导人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密集协调,寻求最大公约数。最终,中国与美国、法国、印度、巴西等主要经济体分别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的多个联合声明,为《巴黎协定》最终达成奠定了基础。

巴黎大会期间,中国领导人针对《巴黎协定》提出4点建议,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既坚持原则,又体现灵活;既指出现实路径,又包含长远谋划,得到广泛赞同。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大会后,中国作出表率,在今年4月22日《巴黎协定》开放签署首日签署协定,并于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前夕批准协定,释放力促协定尽早生效的积极信号。作为主席国,中国还推动二十国集团首次发表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中国智慧、中国诚意和中国担当,推动全球气候谈判进程不断向前迈进。

目前中国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最新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碳强度累计下降20%,超额完成先前17%的目标;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森林蓄积量增至151.37亿立方米,提前实现预定目标。绿色发展新模式,正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

“中国正通过创新实践,采取应用绿色技术等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促进绿色就业和经济增长,值得其他国家借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

除了做好自己的事,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已启动在发展中国家设立10个低碳示范区,开展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行胜于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世界已越发清晰地感受到澎湃的“中国动力”。

编辑:徐飞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