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时间:2016-11-03 12:24:35来源:央广网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穿秋裤”最近成了网络上新的高频词,刚挥别“厄尔尼诺”,跟高温说再见,“拉尼娜”又要来了,送来阵阵寒风。气候的冷暖变化不仅成为老百姓街头巷尾的谈资,还是国际会议讨论的话题。

本月7日-18日,联合国气侯变化公约第22次缔约国大会将于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今天上午十点,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根据这份报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作为巴黎协定签订之后的第一次缔约国大会,即将召开的马拉喀什会议有怎样的看点?

每年在缔约国大会召开之前,中国都要发这么一份报告,总结一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和成效。应该说,“十二五”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十二五”期间,我们的碳强度累计下降了20%,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确定17%的目标任务。另外,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2%,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11.4%的目标,森林蓄积量则是提前实现了2020年的目标。

而从今年的数据看,设定的目标是全年能耗的强度要下降3.4%、碳强度要下降3.9%,但前三个季度能耗的强度已经下降了5.2%,碳强度下降了6%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前三个季度已经完成了全年的节能降碳的目标。

而2017年,也就是明年,中国还要启动全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

同时,中国政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进程,为推动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协定》,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另外,中国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立了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十二五”以来中国政府累计投入了5.8亿人民币,为小岛国、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物和设备的援助,对他们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政策规划、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我们也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2次缔约国大会,也就是摩洛哥马拉喀什会议,将于本月7号-18号召开。今晚开始,中国代表团就会陆续出发,前去参会。据了解,中国代表团由80多位各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他们谈判几十个议题,每个人都负责相应的谈判议题。

这次气候大会是《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国大会,也将是一次落实行动的大会,主要是谈判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各项任务,提出规划安排;督促各国落实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特别是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的落实情况,以及各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情况。现在的一大看点就是发达国家什么时候能拿出这些钱,或者即使现在拿不出钱来,能不能列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些要求,中国也会在马拉喀什会议中明确提出来。

“十二五”期间,我国碳强度累计下降了20%,超额完成了目标。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采取强有力政策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尽到作为大国的义务,还负担起帮助其他国家的责任。

“十二五”以来,中国政府累计投入了5.8亿人民币,为小岛国、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物和设备的援助。这些进展彰显了中国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就此做出点评。

常纪文:今天解振华先生的新闻发言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十二五”成就以及中国“十三五”的安排。首先他从八个方面介绍了一些情况,气候变化应对与适应,包括一些试点、战略规划、制度、公众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国际援助与合作、国际交流八个方面。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时期所做的贡献,给我感受很深的有几组数据,第一,1.2亿吨二氧化碳的交易达到32亿元,这个数量是巨大。第二,中国的国际援助达到了5.8亿元。《巴黎协定》的达成是中国气候规划工作的亮点,也是世界气候规划工作的的亮点。《巴黎协定》将要生效,中国的贡献不可磨灭。

从时效上来讲,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时效也很好,碳排放强度减少了20%,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2%;森林蓄积量也提前完成了2020年的目标,可以说“十二五”时期中国的气候变化成就很喜人。

另外,对于今年包括以后几年的气候变化谈判的数据,解振华先生给予了充分展示,这反映了我们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成绩。但这个会议肯定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就是谈判。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每年要资助发展中国家1000亿美金,今年只有600亿美金,而且是不是新的、充足的、可预见的资金现在还不好说,所以这个谈判充满了未知数。我们这次派出80多人的谈判队伍,我认为更主要是针对2020年以后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落实这个协定的一些具体举措,从而为我们国家下一步履行这个协定打好基础。

编辑:徐飞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