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苍茫林海今胜昔
位于大兴安岭地区的内蒙古根河市。
林祖贤摄
茂密的森林
孙德勇(右)和杜永武在林间进行日常巡护。
本报记者 吴 勇摄
曾经繁忙的贮木场已被闲置。
人民日报记者 吴 勇摄
每当清晨的阳光播撒大地的时候,一位老人便准时来到住处附近的电视塔山前,深情地注视着山上一片片绿色的松林。他叫孙朝省,现年74岁,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林业局退休职工,他的一家四辈人都是林业职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使新时代林业人的主要任务从砍树变成了护林。像林区千百个家庭一样,孙朝省一家人见证了苍茫林海重新披上翠绿底色的历史变迁。
一、半世纪采伐现危机
散步回来,孙朝省走到窗前向外望去,一条窄窄的马路对面,就是父亲曾经工作了几十年的贮木场。
1956年,孙朝省的父亲孙殿聚从山东老家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为根河林业局第一代林业工人,他也是老孙家第一辈林业职工。那年,根河林业局刚刚建立第2个年头,正是林业生产热火朝天的年代。随后,成年的孙朝省也从老家来到内蒙古,成为上央格气林场108小工队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几十年过去了,依然乡音未改的孙朝省回忆道:“那个时候,林业人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儿,就是完成生产采伐任务。”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木材采伐曾是整个内蒙古的经济支柱。
1992年,孙朝省的大儿子孙德勇参加工作,父子俩在同一个林场的不同伐木小工队。后来,两个女儿也相继成为林业工人。彼时,经过几十年的采伐,木材生产的辉煌时代几近尾声,大自然已经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亮出了黄牌。
“那些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采伐任务一年比一年少,林业工人的绩效工资是按照采伐量计算的,随之而来的是收入越来越低。”孙德勇说。
二、“天保”让山林焕新颜
直到1997年孙朝省退休,大兴安岭林区依然以木材生产为主业。为缓解木材资源危困,1998年天保工程开始实施。这时,已经参加工作的孙德勇经历了由以往的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
2014年,当上209工队队长已2年的孙德勇没有活儿干了,他主动申请转到森林管护站当一名普通的护林员。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不伐木了,他的收入却逐年增加。“像孙德勇一样的职工,收入之所以能够不降反升,主要得益于天保工程。正是因为国家以战略性眼光实施的天保工程投入了大笔资金,才没让林业职工受冻挨饿。”根河林业局组织部部长刘顺起告诉记者。
也是在2014这一年,孙朝省的外孙李永清大学毕业后考入林业局工作。在林区出生的李永清听着伐木的油锯声长大,待他进入林业系统,林业局的职能又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父辈参加工作时都是从伐木工干起,但李永清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下央格气林场当护林员。
现任根河林业局副局长的于海俊,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首屈一指的林业专家之一,他曾全程参与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调查、数据汇总、指标确定和编制过程。他说,林业职能的转变正是始于1998年天保工程的实施。
“天保工程的目的是对木材生产进行大幅度调减,我们当时确定的是‘两林三划分’。‘两林’就是按照生态的脆弱程度,把林区分为公益林和生态林。‘三划分’就是进行分类区划、分类指导和分类施策。”时任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规划设计室主任的于海俊几乎走遍了林区的每一个角落,他回忆,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也是林区不断进行抉择的痛苦过程——不仅要达到调减木材产量的目的,还要兼顾森林资源管理、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商品林建设、富余人员分流安置、企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天保工程资金投入估算和效益分析等等一系列问题。
20年来,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林区生态和民生建设啃下了一块又一块难啃的骨头。森林资源的质量和生态功能不但得以大幅度提升,还最大限度地发挥和维护了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粮食生产区生态安全作用。
据统计,天保工程一期国家累计投资1186亿元,使林区成功度过艰难时期。职工尽管还是低收入,但实现了广就业、保稳定的安定局面。同时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稳定性增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2013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通过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中幼龄林抚育和后备资源培育,1998-2013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净增89.92万公顷,达到826.85万公顷;森林蓄积净增2.12亿万立方米,达到8.52亿立方米;单位蓄积量净增17.94立方米,达到每公顷104.7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8.3%,达到77.44%。天保工程实施第20个年头,记者走进这片山林,看到的是林区生态、林业职工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历史性转变。
三、将“碳库”变“钱库”
从根河市出发,进山29公里来到上央格气林场管护站,沿途的蜿蜒山路、苍劲的林木、起伏的远山,构成一幅苍劲壮美的画卷。如今,林业职工的主要工作是巡护。“这个季节除了防止盗伐树木,就是预防火情,工作和过去相比轻松了许多。”孙德勇边走边告诉记者,“过去,冬季是林区最主要的生产季节。这些年伐了那么多树,如今也该回报森林了。”
2017年2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改革,开启了生态保护建设的新征程。随着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旅游+”战略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从局部推向全局。着力打造的林区三大旅游板块和精品环线,实现了高标准规划、高规格建设、高效能服务。森林资源有偿使用试点改革,加快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以林权证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为基础,探索出了森林景观、林下资源和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参股合作等新途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林下经济户由“松散型”向“联合型”转变。天保工程作为林区改革的坚强后盾,让转型的林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017年12月18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绰尔林业局完成了首笔金额为40万元的林业碳汇项目交易。今年1月18日,绰尔林业局再次出售了金额为80万元的碳汇权益。一个月内碳汇交易额突破百万元,林区从昔日的木材采伐到如今的“向呼吸要效益”。“过去我们把森林看做是金蛋,如今我们把森林看做是会生金蛋的鸡。从我这一代人开始,保护好这片山林,未来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新生长的林木是一个巨大的储碳库,未来还需要不断创新,将‘碳库’变成‘钱库’。”李永清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据百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22日 第 08 版)
编辑:陈慧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