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力推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

 时间:2018-02-06 20:53:38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广州)

新华社广州2月3日电(胡林果、黄若鸿)正值寒冬腊月天,地处南部的广州却依然盛开着鲜花。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游人或驻足观摩水中游鱼,或远眺湿地风光。

这片被称作“广州绿肾”的湿地公园距离广州地标广州塔仅3公里,占地超过1000公顷,39条河涌穿插其中,公园内四季如春,花团锦簇,鱼跃鸟飞,与湿地外钢筋水泥铸成的高楼形成对比。

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活动上,国际湿地公约和国家林业局向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单位授牌。黄若鸿摄

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活动上,国际湿地公约和国家林业局向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单位授牌。黄若鸿摄

2018年2月2日是第22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办。

据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总工程师鲍达明介绍,湿地通常是指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与森林、海洋河流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城镇湿地发挥着洪水控制、水源供应、废物处理等多种功能。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个主题强调了湿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城市湿地不仅有助于防洪,还能过滤生活和工业污水从而提高水质,同时也是城市绿地,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分布在城镇的湿地极易遭到侵蚀。如何解决城镇化推进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李春良认为,这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也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游客参观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黄若鸿摄

游客参观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黄若鸿摄

广东省林业厅厅长陈俊光认为,珠三角“通江达海、林水相依”的水网特征既孕育了经济腾飞的空间资源,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有鉴于此,守住“湿地红线”势在必行。

广州探索通过立法的方式保护湿地生态、筑牢红线。《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去年11月正式颁布,对湿地的规划与名录、保护与利用、管理与监督、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详细规定,要求将重要湿地纳入广州生态红线以及生态控制线范围,确保重要湿地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严守珠三角79.0万公顷湿地保护红线,实施珠三角湿地保护恢复工程,保护和修复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的物种集中分布、繁殖、栖息的重点湿地……在一系列针对湿地脆弱生态特征的保护方式之下,各类型湿地正回归自然。

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候鸟都会前来深圳过冬。位于深圳湾的广东内伶仃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香港隔海相望,与深圳主干道深南大道仅一公里之隔。在深圳市创森办主任黎明看来,这个点缀在特大城市里的湿地之所以能够吸引候鸟前来越冬,在于深圳湾湿地的修复和保护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之所。

“珠三角在湿地保护、生态保护方面的做法,对中国河口类型、三角洲类型的湿地恢复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鲍达明说。

如今在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湿地公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水泥森林”多了呼吸的空间,市民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2017年,我国共有8处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84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被列为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并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60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898个,拥有国际重要湿地57个,湿地保护率达49.03%。

“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湿地,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的城市将会更宜居、生态更美好、环境更优美。”陈俊光说。

编辑:费青松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