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游人休憩的凉亭、草木掩映的林荫小道、彩色塑胶健身场……新年伊始,浙江省绍兴诸暨市店口镇的市民路过龙山路与山前路交汇处时,惊喜地发现几个月前还是堆满建筑垃圾的废墟,如今俨然变成了满目皆景的大公园。
“这是镇里8家被查处的污染企业自愿共同出资建设的生态警示园,也是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场地。”店口镇副镇长朱庭传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刚完成一期工程,二期计划设立生态警示长廊,将这个公园建成警示教育基地。”
环境受损地区居民利益怎么弥补?
可实施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
朱庭传介绍,店口镇铜加工材料、金属小五金产业发达,在体量不断扩张的同时,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自2016年年底开始,店口镇政府在前期摸排基础上,联合诸暨市环保局、公安局、检察院,开展针对机械温(冷)镦行业违规生产污染周边环境的专项检查行动。
“行动共检查企业200余家,累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86家,其中责令停产74家,罚款221余万元,并要求在未完成环保处理设施验收前不得生产。”诸暨市环保局副局长周新建告诉记者,2017年3月,公检环三部门再次联合镇政府开展执法后督查专项行动,发现12家企业仍在违法生产。“4家企业负责人被行政拘留,8家企业负责人因排放含重金属废水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环境有价,损害担责。除了牢狱之灾,如何才能让这些环境违法者承担起修复生态环境的责任?
“以前,环境违法企业被追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只是放在指定账户中,存在罚归罚、判刑归判刑‘两张皮’现象,生态修复效果难以衡量、修复率低是此类案件的普遍问题。”诸暨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主任黄艳阳表示,本次案件中,企业排放的废水由污水管网进入河道,经河水稀释后难以检测,使河体本身的污染无法衡量和修复。
“经过各方协调,为了更好弥补环境损害地区居民的利益,我们决定采用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周新建说。
去年8月出台的《绍兴市关于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修复机制的规定(试行)》明确:“涉及生态环境损害的刑事案件发生后,对不符合现场修复条件,且有替代性修复必要的,司法机关应引导、督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书面生态环境赔偿修复协议,依照协议对替代性修复项目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努力恢复生态环境存量和容量,并对积极修复生态环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酌情从轻处罚。”
替代性修复没有先例可借鉴怎么办?
8家企业出资115万元建生态警示公园
由于替代性修复在全国并没有可借鉴的先例,针对企业如何补偿、修复地如何选址等问题,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做了充分的调研工作。在绍兴市环保局和绍兴市检察院的指导下,诸暨市委托绍兴市科技服务中心进行生态损害赔偿评估。根据评估报告,在店口镇政府协调下,8家企业共同出资115万元,用以建设生态警示公园。
“这里原先是一片待开发的空地,周边居民经常突破围墙倾倒建筑垃圾,成了环境治理‘老大难’。修复成公园以后,既提升企业的环境意识,又充分利用城镇边缘空间,是个双赢。”朱庭传说。
目前,公园后期建设正在进行中,相关涉事企业也对排污系统进行了整改。在诸暨市申能金属有限公司厂房内,负责人任又宝正在查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进度。“以前我们环保意识淡薄,觉得金属清洗液连手放进去都没问题,就跟洗衣液一样,没想到会铜离子超标。现在,新厂房正按相关标准建造污水处理池,并加装了污水处理机,经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工业污水排放三级标准。”任又宝说。
“建设生态警示公园在当地起到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同时也为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取得实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绍兴市环保局副局长徐金泉说,绍兴市自2016年2月被确定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省级试点以来,积极创新建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损害赔偿磋商、司法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和损害修复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探索生态损害赔偿新思路。(中国环境报通讯员王雯 记者晏利扬)
编辑:陈慧媚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