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学者李永涛:中国农业环保研究从跟跑到并跑

 时间:2017-12-14 21:37:51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永涛与团队在内蒙退化的荒漠草原实地考察 受访者供图

“我们研究农业环保几十年,以前我们要经常出国到欧美等国家学习,现在是我们的英国、法国等欧美合作伙伴常年来我们这里交流合作。可以说,中国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研究,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巨大跨越。”珠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农业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主任李永涛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李永涛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土壤化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在法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下在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工作期间先后在荷兰、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合作研究。

在山东烟台农村长大的李永涛,对农村和农业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大学和研究生读的都是农业相关专业,博士留学回国后又长期从事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研究。“中国用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要保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必不可少。”李永涛表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取得的巨大成果,带来了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李永涛与来访的外籍学术团队交流 受访者供图

李永涛介绍,在当前中国粮食产量取得连年增产的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到省市地方,都加强了农业环境保护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并注重实效。持续投入的加大,令中国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比如我们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以及依托的农业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依靠国家重视和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已经组建了拥有世界先进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并在我们的努力下建立了国际一流的环境同位素和土壤功能研究手段。我们与欧洲环境科学研究权威的英国兰卡斯特大学长期合作,每年都有七八批次的英国专家来我们实验室长期或短期合作科研与交流学习。相比多年前,我们现在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水平,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说到这些,李永涛对这些年的中国科研的成果颇为自豪。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视,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知名专家,李永涛的工作忙碌而又紧凑。仅2017年一年,从北大荒的黑土地调查到云南大理的洱海保护,从新疆的盐碱治理到内蒙呼伦贝尔的退化草场改良,从湘江流域污染稻田修复到山东寿光保护地耕作,都留下了李教授科研的身影。

李永涛承担了一系列科研课题,还与隆平高科等企业在广东和江西开展高产农田安全利用和有机农业试点。“粮食高产是一个方面,但粮食的高产就需要从土壤中汲取更多的养分,那土壤本身也更需要得到及时的营养修复才跟得上粮食的产量,这方面就需要加强科研去解决这些问题。”

谈到当前中国农业环境保护的难点,李永涛表示,与城市的集聚效应不同,农村的资源环境保护难度更高。现在工厂都基本进入工业园区,相关的资源环境产业因集聚而容易产生市场效应,更容易从市场角度找到解决办案;而农业资源和农村环境的保护分散度更高,要让成百上千分散的农民常年承担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成本,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使得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更多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公益组织的力量。

“现在我们的仪器设备条件、科研人员的技术储备都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更需要的是整个社会增强对科学的正确认知。”李永涛特别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现在一些企业出于宣传的需要,往往夸大其辞,网络上一些食品安全的谣言,一经煽动往往让很多人上当受骗。“有些言论在我们这些科研人员眼里,一出来就觉得非常荒唐,但还是社会上总有人信,这就需要权威专家及时出来发声。”

李永涛表示:“国家取得的成就令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豪。从科研领域来讲,我们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研究,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改变。我们有信心,将来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编辑:费青松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